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发展的漫漫长河中,幸福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它是人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哲学家们一直探索的话题。尽管马克思没有系统而又完整的幸福观,但是他的幸福观已经融入了他的理论中,并将全人类的幸福化为他一生的奋斗目标。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整体进步,我国传统的道德体系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人们的幸福观念开始发生变化。马克思幸福观作为科学的幸福观,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转型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马克思的幸福观告诉我们,幸福是个人幸福和集体幸福乃至人类幸福的统一,良好的社会制度是国民幸福的有力保障。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对选题的理由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一概述,介绍了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马克思幸福观的理论来源”是梳理从中世纪到近现代的马克思幸福观的哲学来源,包括一些重要的哲学家们阐述过的幸福观的对比。通过对这一部分的梳理,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马克思幸福观形成的思维脉络。之后关于“马克思幸福观的形成过程”这一部分,将马克思幸福观的发展历程分为萌芽、形成、确立和深化四个阶段,通过对马克思经典文献的研读,概述了马克思幸福观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他思想转变的内在逻辑。由此,便可以归纳出“马克思幸福观的主要内容”,通过整理,我们可以了解到马克思幸福观的内涵,包括幸福的主体、逻辑中介、保障、实现途径等等,这一部分是整篇论文的重点,为研究“马克思幸福观的当代意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最后一部分则着重分析了马克思幸福观的当代意义,从以人为本到均衡、充分发展,以及民生幸福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方面做出阐述。总之,通过对马克思幸福观的深刻研读,不仅可以了解幸福的真正内涵,也使我们找到了一条追求幸福、实现幸福以及享受幸福的科学之路。马克思幸福观贯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中,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探索人类发展终极目标的思想维度,也确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促进人类发展的不竭的动力之源。因此,这条幸福之路必定是越来越宽越走越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