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文明的海绵城市建设研究——以鹤壁市为例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e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极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粗放的建设模式与掠夺式的发展对城市环境造成了破坏,带来一系列生态问题。如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对自然水文循环过程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和破坏,此外,传统的城市雨洪管理理念较为落后,导致了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水环境持续恶化、水资源严重短缺等一系列城市水问题。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万物的基石,无论是生存还是发展,人类都离不开水,水生态一旦遭到破坏,势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而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正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积极探索,是我国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载体之一。  本文借助生态文明这一理论工具对海绵城市进行理论研究,并选取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鹤壁市作为研究案例,以期对海绵城市内涵有更深入、全面的认识,同时也期望对未来海绵城市的规划实践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本文运用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并指出论文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第二章着重阐述了海绵城城市的理念和内涵,用生态文明理论分析我国现阶段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迫切性。第三章对鹤壁市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主要描述鹤壁市面临的水危机和鹤壁市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本底条件。第四章对鹤壁市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进行了探索,介绍了鹤壁市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时的举措、阶段性成效。第五章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制约因素,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在我国城乡统筹推进过程中,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对促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农业劳动力的大量流失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农户忽视对
学位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特别是在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率甚至达到了70%到80%。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农民离土离乡,农村劳动力
学位
摘 要:国内某电厂2台600MW亚临界空冷机组,自投运以来,春、秋季空冷凝结水下降管振动一直是困扰机组安全运行的一大难题。长期强烈的冲击振动,曾使焊口开裂,固定件松脱。在不断总结和摸索基础上,检修人员通过在凝结水下降管上加装稳流罩,使这一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关键词:空冷机组;管道;消振;治理;稳流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6-0127-
本文利用GIS技术的数据提取、空间分析、可视化等功能,对庞家河金矿区历年来积累的地质、物探、化探等多源数据进行综合利用,对矿区的矿产资源潜力进行评价和预测,编制三级成
智慧城市的提出、建设、发展对于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数据基础、为智慧城市的运行提供支持、为智能
学位
在经济全球化、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一大批80后进入了国税岗位,并成长为岗位中坚、业务骨干。这些80后的个人能力与素质,代表了国税部门公共物品与服务质量的优劣,决定着
当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普遍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且严重偏离了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初衷.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应及时转变观念,勇于创新,践行正确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扭转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