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否发生“贫困化增长”这一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贸易条件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与“贫困化增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对它的考查是衡量我国贸易利益获得的重要途径。通过本文的分析表明,传统的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以及要素贸易条件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加入工资水平这一变量后,有效地将劳动要素的成本这个关键因素纳入考查模型,对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经济地位形势以及和贸易伙伴国之间地位变动起到了更为科学的代表意义。实证结果显示:不同于价格贸易条件的持续恶化,收入贸易条件与传统单要素贸易条件的不断改善,我国劳动效益单要素贸易条件有一定的改善,但是波动较大。工资水平的变动速度对指数的影响较大。劳动效益双要素贸易条件的结果表明:我国与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双边贸易还存在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是与韩国的贸易在大多数年份都处于劣势地位,该国是我国主要的贸易竞争对手。学术界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但是通过研究相关的影响因素对我国外贸战略的制定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文在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劳动效益单要素贸易条件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根据SPSS提供的自后淘汰法,并修正了模型的共线性和序列相关问题,对三个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FDI对指数有正面的影响,但是作用不显著;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水平分别起到了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作用较为明显。根据实证结果和我国的具体国情,作者提出了改善我国劳动效益单要素贸易条件的政策建议,包括提高FDI的利用效率,客观正确地看待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一现状等,使我国走上自主创新的强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