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茶文化的“和”思想及其启示

来源 :陕西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8次 | 上传用户:ooo4zhg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把握、汲取并弘扬包括中国茶文化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无论对于解决当前个人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问题,还是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茶文化的优良传统,寻找其对解决当今现实问题的功能和启示,本文以中国茶文化的“和”思想为研究对象展开了相关研究。论文以茶文化“和”思想的形成——表现——功能为研究框架,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理论指导下,运用文献分析法、辩证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茶文化“和”思想的形成和实质、主要内容、基本功能,以期对于当今时代正确处理人自身、人与他人、人与自然等方面的关系有所裨益。全文包括六章内容。第一章是文章的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以及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是论文的理论基础。论文首先分析了“茶文化”、“和”、“茶文化的‘和’思想”等概念,以此划定全文研究的对象范围和主要内容。着重讨论了儒、释、道三家对中国茶文化“和”思想的影响,并利用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对中国茶文化“和”思想的实质进行了分析。第三章至第五章,是论文的主干部分。第三章从茶之性、茶之韵和茶之魂三方面探析了中国茶文化中“和”思想的主要表现。第四章以马克思主义文化学所揭示的文化的社会功能为基础,利用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等理论分析了中国茶文化中“和”思想的基本功能。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分析了人们通过茶事活动,在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中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对于处理人自身、人与他人、人与民族和国家、人与自然环境等方面具有的协调功能。第五章讨论了中国茶文化“和”思想的当代启示。分析了中国茶文化中“天人合一”、“和谐中庸”、“和而不同”等思想对于培养和谐人格、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国际关系等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推动作用。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对茶文化“和”思想的内容、表现、社会功能及当代启示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和总结。论文的结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中国茶文化始终贯穿着“和”的思想。茶味醇而不烈,不仅拥有中和恬淡的自然品性,还包含天人之和、人人之和,自我身心之和的精神追求。(2)中国茶文化崇尚以“和”为目标的价值取向,在以“和”为本质的茶事活动中,以茶养性,实现身心和谐;以茶为情感媒介,促进人人之和;以茶作为沟通自然与心灵的契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3)中国茶文化倡导的“和”的思想,在当代更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中国哲学思想基础之一,对于和谐自然的保护、和谐社会与世界的构建、和谐人生的养成,都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枕头坝、沙坪水电站是大渡河干流规划中第19、20梯级,其建设将对区域经济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并对扩大就业有一定的帮助,而且可节约不可再生的能矿资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
目的:对紫草中萘醌类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离与鉴别。方法:采用快速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RRLC/Q-TOF/MS)法。色谱柱为Agilent SB-C18(100 mm×4.6 mm,1.8μm),流动相为乙
铁路碎石道砟的质量直接影响铁路线路稳定性,对高速车辆运营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有较大影响。道砟针片状指数是道砟生产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本文通过对铁路碎石道砟生产工艺的分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是一门技术性较强、需要大量理论支持的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都表示该课程的理论知识难以掌握,想要解决这一难题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
为评价环丙沙星在水生动物疾病防治上的应用,按10mg·kg-1的剂量分别给鲤静注乳酸环丙沙星水溶液、口服乳酸环丙沙星水溶液、口服乳酸环丙沙星饲料糊。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血
<正>在历史和时代的呼唤中构建思想史研究的中国学派,是《中华思想通史》撰写的宏伟目标。对此,王伟光院长在《构建思想史研究的中国学派》一文中指出:"只要我们坚持以唯物史
为了检测低聚糖硫酸酯与右旋糖酐硫酸酯2种多糖对家兔的眼刺激性,评价其安全性,试验采用同体左右侧眼珠自身对比法,以生理盐水为对照,将不同浓度的两种多糖溶液滴入家兔眼睛,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计算机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科学成果逐步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且,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
目的:总结幼年特发性关节炎(iuvenileidiopathicarthritis,JIA)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crophageactivationsyndrome,MAS)的临床特征,分析其误诊原因,总结其治疗经验,以提高对该病的
汽车在中国国土内爆发式增长,交通拥堵、停车混乱等现象越来越严重,迫使管理部门采用各种手段施行车辆管理。本文构建智能电子车牌管理系统,由电子车牌、固定监测基站、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