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脑组织缺血缺氧是重型颅脑损伤最常见的继发性损害,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血管再生是创伤及缺血组织的病理生理反应,由促血管再生因子和血管再生抑制因子共同参与调控。它能够加速缺血区侧枝循环建立,改善局部血液供应,促进受损脑组织的结构重塑,从而加速缺损神经功能的修复。目前国内外已研究证实促血管再生因子在脑外伤后表达增加,但是关于血管再生抑制因子的研究尚不多见。最近有实验研究表明内皮抑素(endostatin, ES)在创伤脑组织中表达增加,提示其可能在脑外伤后继发性损害及血管再生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脑脊液中内皮抑素水平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分析内皮抑素与伤情及预后的关系来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24h及3、5、7d脑脊液ES水平,并根据入院时GCS评分及伤后1月转归、伤后6月GOS预后评分分组,比较各组间ES水平差异,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研究不同测定时间点脑脊液ES水平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3、5、7d脑脊液ES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P<0.05, P<0.01, P<0.01),但三者之间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GCS3~5分组患者伤后3d和5d脑脊液ES水平明显高于GCS6~8分组(P均<0.05);伤后1月死亡组患者脑脊液ES水平在伤后3d和5d显著高于生存组(分别为P<0.05,P<0.01);伤后6月预后恶劣组患者伤后5d和7d脑脊液ES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分别为P<0.05,P<0.01)。经ROC曲线分析,伤后5d和7天脑脊液ES水平分别对患者的近期转归和远期预后的评估准确性较高,二者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最佳阈值分别为≥86.72 pg/ml和≥67.29 pg/ml。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急性期脑脊液内皮抑素水平升高明显,其水平变化不仅可以反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受损的程度,而且对患者的近期及远期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