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学校大多存在教师“一人兼教多科”的现象。近年来,因乡村就学人口持续减低,学校日益微型化,此现象愈发严重。为了缓解“教非所学”的困局,国家通过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三通两平台”等一系列举措,大力部署互联网基础设施,实现数字教育资源供给,帮助乡村学校“开齐课、开足课、开好课”。本研究试图探讨以下两个问题:其一,针对乡村学校的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是否有效地响应了多科教学的需求?其二,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与供给工作如何才能有效地支持乡村教师多科教学?研究工作主要对近十年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试图理清“互联网+”环境下,数字教育资源支持乡村教师多科教学的多元化格局以及乡村教师多科教学的能力诉求。通过文献阅读,发现已有研究多关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缺乏对乡村教师多科教学中数字教育资源实际需求和有效应用的深入探究。另外,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职前师范生“全科教师”培养上,针对在职乡村教师“多科教学”的研究较少,在职乡村教师多科教学能力欠缺的问题亟待解决。实地调研主要考虑了乡村学校及教学点的类型差异以及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模式的差异,选取四川省广元市、重庆市璧山区、贵州省遵义市为田野考察点。访谈对象主要包括教育局领导、乡村学校校长、多科教学的乡村教师。观察主要涉及乡村教师日常备课和课堂教学中数字教育资源的来源、类型和应用等情况。问卷调查主要面向乡村小学教师,共回收有效网络问卷333份,并利用SPSSAU软件进行在线数据分析。通过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全面了解各地乡村教师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多科教学的现状。从经验层面看,数字教育资源支持乡村教师多科教学在微观实践中形成了两种模式:一是教师+“资源课”,即乡村教师自己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开齐多门学科的教学;二是双师+“网络课”,即乡村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辅助,远程端授课教师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共享课堂的双师教学。当前,乡村教师利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已基本形成常态化,教师+“资源课”的形式已经基本普及,“双师课堂”的形式在四川省广元市、重庆市大足区等地的开展也初见成效。广元利州区形成的乡村微型学校联盟,依托网络直播手段整合调配乡村学校师资;重庆大足区和璧山区形成的联体课堂,着力解决乡村学校教师多科教学法的问题。但是,数字教育资源支持下,多科教学中“开不好课”的困境依旧存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数字教育资源的供给缺乏适切性,不能满足乡村教师多科教学中教与学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乡村教师“多能”的缺失,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多学科融合创新能力的不足导致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本研究认为,要由内而外地强化数字教育资源对乡村教师多科教学的支持。首先,数字教育资源的顶层设计是数字教育资源支持乡村教师“开好课”的前提,相关部门应加强平台功能建设,个性化推送数字教育资源,并且实现网络培训的自主选择,为乡村教师提供适切性的、满足其多学科发展的内生性数字教育资源,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多学科融合创新的能力。其次再寻求数字教育资源的外源性支持,以专递课堂形式的微校联盟“直播课”支持乡村学校“开齐”国家规定课程,以阶段性的“城乡联体课堂”加强城乡教研互动,支持乡村教师“开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