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法律文书事实描述的判决要素抽取方法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ghq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面向智慧司法服务的法律判决预测已成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判决要素抽取是法律判决预测研究的重要子任务之一,其旨在从法律文书的事实描述中自动识别出不同的判决特征,现有研究主要是从法律文书的事实描述部分抽取出判决要素词汇或句子。法律判决要素抽取是判决预测研究的重要依据,为判决预测的结果提供可解释性。本文基于2019中国“法研杯”司法人工智能挑战赛“要素识别”任务,重点研究面向法律文书事实描述的句子级判决要素抽取方法。目前针对判决要素抽取任务的研究大多采用文本分类的思想,已有方法在处理长度差异较大的句子时往往会对短句加入较多的无关填充向量,对模型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Mask机制的判决要素抽取方法。同时,大量真实法律案件的分析结果表明,判决要素通常与案件涉及的相关法条有紧密的联系,而现有方法大多都忽略了法条信息,因此,本文进一步提出了融入法条信息的判决要素抽取方法。最后,本文将判决要素抽取方法融入到判决预测任务中,提出了基于判决要素的判决预测方法。论文主要工作包括:第一,提出了基于Mask机制的判决要素抽取方法。首先将判决要素抽取任务形式化为对事实描述句的多标签分类模型,提出融合BERT和CNN的判决要素抽取方法,同时,为了弱化不同句子的长度差异对模型效果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在BERT-CNN模型上融入基于Mask方法的多头自注意力机制。该方法在2019中国“法研杯”司法人工智能挑战赛要素识别任务的数据集上得到了有效验证。第二,提出了融入法条信息的判决要素抽取方法。依据法官的判案过程,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法条,首先提出了融入法条语义信息的注意力机制,然后通过法条注意力机制将法条的语义信息融入到事实描述句中,最后利用多标签分类模型识别事实描述中的判决要素。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离婚类要素抽取任务上取得了显著的提升。第三,提出了基于判决要素的判决预测方法。首先使用判决要素抽取方法提取出高质量的判决要素句,然后借鉴法官的判案思路,将整个法律判决预测任务转换为法条预测、罪名预测和刑期预测3项子任务,并分别构建了基于判决要素的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判决要素句进行的3项判决预测任务的F1值均有所提升,进一步验证了法律判决要素抽取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从图像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是尤为重要的,它为视觉信息处理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技术基础。而显著性检测则是提取有用信息的有效手段之一,它通过模拟人类注意机制,可以检测出人的视觉系统优先关注到的区域,为后续复杂的图像处理任务降低了处理难度。因此,研究视觉显著性检测极具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基于深度学习的显著性检测算法能够获得相较于传统方法更精细的检测结果。然而,目前的检测效果不能获得准确的显著目标定位,同时所
目标跟踪技术是机器视觉研究领域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已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视觉跟踪技术需要面对目标被遮挡、光照变化、快速运动等具有挑战性的场景,同时,现有运算平台大多数是一些高功耗和大体积的系统。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鲁棒的多策略目标跟踪算法,且使用低功耗和小体积的嵌入式开发系统。论文重点研究和设计一种能够解决实际场景问题的多策略目标跟踪系统,改进核相关滤波目标跟踪算法,并在嵌入式系统上完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RFID技术目前正广泛地应用于越来越多的场景中。RFID系统通常需要在较远的读取范围内操作,并且要准确和低成本。有芯片RFID标签支持较远的读取范围,但成本较高。相比之下,无芯片RFID标签成为提高标签可靠性和降低成本的一种有效方案。由于没有芯片的存在,标签仅靠散射阅读器发射来的电磁波来传输有用信号,导致传输距离短。因此本文针对无芯片RFID远距离传感的问题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
逻辑推理是人类智能的核心,也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关键且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人工智能当前在图像的识别和分类任务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不足之处在于当前的识别系统缺乏推理能力。人工智能的目标之一是开发具有类似人类逻辑推理能力的机器,因此我们有必要来深入理解机器中的学习和推理。如何让计算机学习拥有类似人类的逻辑推理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当前的人工智能推理技术仍不成熟,让机器直接进行推理是比较困难
跨模态检索技术是信息检索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技术是指通过放入一种模态的数据进行查询,之后检索并返回的结果是与查询时不同的另一种模态的数据,但两种数据的表达相关。当前跨模态检索技术存在的根本问题是不同模态的数据在表达上虽然都是表示同一件事情,即它们在语义上具有关联性,但是抽取出的底层特征所处的空间结构差异太大,即特征空间上存在异构鸿沟。处理好跨模态检索技术难题的关键是解决底层特征上存在的结构差异性、关
半监督聚类是将半监督学习和聚类算法相结合,通过已有的先验信息指导聚类提高算法性能,在生物医学、图像处理、自然语言等领域广泛应用。先验信息主要分为少量带标签的样本集和成对约束两类,现阶段半监督聚类算法大多单一的使用一种监督信息指导聚类,这样会造成一些先验信息的浪费,本文将如何同时使用两种先验信息进行指导聚类算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且扩充了成对约束信息从而提高了算法性能。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
词义理解是人在阅读中必备的一种能力,也是考试阅读理解中重要的一项考察内容。词义理解题通常有两种形式:(1)词义辨析题:给定目标词语及其释义,判断该释义是否为目标词所在上下文的意义。(2)词义解释题:给定目标词及其上下文,给出目标词的意义解释。本文针对这两类挑战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尝试了基于相似度的多策略词义辨析题解答方法。本文从词义辨析题的解答难点及人类解题的思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上的新闻数据呈指数级增长,对新闻语料进行关键词提取有助于终端用户快速了解新闻内容,有助于新闻媒体机构对新闻进行快速分类和检索,更有助于高效编辑和管理。传统关键词主要是通过手工标注方式,数据量大、维度高,同时需要大量昂贵人力和时间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系统高效实时可用等需求。本文基于新闻领域设计和实现了一个智能关键词提取系统,该系统利用深度学习模型自动进行特征学习,采用
作为数据挖掘的一项重要技术,聚类分析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跨学科、跨领域的数据分析方法。传统的聚类是一种无监督的分析方法。半监督聚类主要是将少量先验知识融入到聚类过程中以获得更好的聚类结果。本文以半监督聚类为主题,就聚类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大量的不同类型的半监督聚类算法已被提出,评估其算法的有效性已成为半监督学习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然而,已有评估方法主要以无监督聚类结果为基准
在当前社会中,智能安防越来越凸显其价值,是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自动视频分析系统是智能安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主要是从监控视频内容中提取关键的行人信息。行人重识别正是自动视频分析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目前已成为了深度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行人重识别方法在开源数据集上已经表现出优越的性能,但是在跨域行人重识别问题上性能明显下降。本文深入分析了跨域行人重识别存在的问题,并利用深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