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角度对灾难新闻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本文试图找出来自《中国日报》的中国灾难新闻、英文灾难新闻和来自《纽约时报》的英文灾难新闻之间的差异,从而促进母语为非英语作者的英文灾难新闻的写作、翻译水平的提高。本文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为指导,以作者在《中国日报》上搜集的中文灾难新闻的10篇、英文灾难新闻的10篇以及《纽约时报》上的英文灾难新闻的10篇作为本文的研究数据,并试图解释概念、人际和语篇三大元功能是如何在灾难新闻中体现的。然后统计出三大元功能的分析数据,用分析软件SPSS对体现灾难新闻中元功能的出现频率进行卡方检验,从而发现这三种报告之间是否存在明显差异。在对灾难新闻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之后,分析结果显示:第一,灾难新闻在概念功能上主要是通过及物性系统,即物质过程、心理过程、言语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这六个过程体现出来的。在两种语言中,文本通过使用物质过程而体现其客观性及权威性。在及物性过程方面,《中国日报》上搜集的中文灾难新闻与英文灾难新闻以及《纽约时报》上的英文灾难新闻之间都有着显著的差异,只是后者差异的程度要低于前者。第二,灾难新闻在人际功能上主要是通过语气和情态的使用体现出来的。灾难新闻中的句子主要运用陈述句,而这正说明作者的目的在于向读者提供一些信息。然而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作者不可避免地运用到情态动词、语气附加语、评论附加语及评论词。根据SPSS分析结果显示,在情态种类使用方面,《中国日报》上搜集的中文灾难新闻与英文灾难新闻以及《纽约时报》上的英文灾难新闻之间都没有显著的差异。最后,灾难新闻在语篇功能上主要是通过语篇衔接机制体现出来的。本文仅讨论语法衔接,即照应、替换、省略和连接四种衔接手段。在衔接手段使用方面,《中国日报》上搜集的中文灾难新闻与英文灾难新闻以及《纽约时报》上的英文灾难新闻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为了显示行与行之间隐藏的逻辑关系,《中国日报》上的中文灾难新闻趋向于使用更多的连接词。然而,《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上的英文灾难新闻使用了更多的人称代词从而能够更亲近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