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治理的居民支付意愿及治霾的政策研究——基于济南市调查分析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lin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气污染包括雾霾都是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的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达到足够时间和浓度而造成环境污染,继而危害人体健康、福利的现象。大气与人们的生活十分密切,大气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中国三十多年的工业化进程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到极大地提高,但是使得我们赖以生存大气质量却不断下降。空气是一种公共物品,具有生产的非竞争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两个基本性质。针对这种环境污染问题的价值评估,国外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是条件价值评估法。之所以选择济南市作为本文研究对象,首先因为济南是山东的省会城市,在全国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中排名第六,所以有必要对其雾霾治理进行研究。其次,济南能较好代表环渤海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所以分析济南市的雾霾状况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本文通过参考国内外学者对于条件价值评估法在评价自然资源的非使用价值或存在价值方面的研究成果,根据其相关原理设计了济南市居民雾霾治理支付意愿的调查问卷,并选择了济南市六区-历下区、历城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和长清区的居民家庭为研究对象,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并应用含有虚拟变量的Logit模型对居民家庭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济南市居民家庭对于雾霾治理的平均支付意愿为14.51元/人/月的结论。按照这一调查结果,本文推算得到济南市因通过居民支付可以得到的雾霾治理资金为每年118645万元。最后,本文发现不同收入水平、支出、锻炼与否、受教育水平、私家车拥有情况对平均支付意愿的影响是显著的。根据济南市雾霾成因及支付意愿研究结果,从提高居民支付意愿、增加社会融资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治理雾霾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发散性思维对于新闻采写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要多角度进行新闻报道,从错综复杂的信息流中挖掘读者想知道的,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新闻记者就必须具备发散性思
本论文是关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共投资体制的研究,论文以经济学中公共物品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首先讨论了义务教育公共投资体制的模式,分析了我国现行义务教育公共投资体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