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郑玄、孔颖达、朱子、阳明对《大学》之诠释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ming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一书,本是《礼记》中之一篇,儒者之所作也。东汉郑玄为之作注,唐代孔颖达本郑注而为之作疏。南宋朱子,以为《大学》有错佚,于是本二程改本,作《大学章句》以阐发之。至元朝,朱子改本被列为官方教材,《大学》于是广为流传,而郑注、孔疏之“大学古本”日渐被遗忘。至明代,阳明先生主“大学古本”,经阳明之阐发,“大学古本”遂又风行于天下。后世学者对《大学》之理解,亦莫不本此四人而来,而《大学》之实义究竟如何,后人争论不断,无有定论。就《大学》经文观之,的确有许多地方令人生疑,如对“诚意”至“平天下”有详细之解释,而对“格物致知”并没有解释,且“大学古本”之“诚意”章中,有对“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之解释。如是种种,不能不使人有错简损佚之想。郑、孔二人皆是依照古本,一一作释,并不怀疑其有损佚否,然而二人对“格物致知”之诠释,则有违于古本处。盖“大学古本”明言“物格而后知至”,以格物为始,而郑、孔二人显然把“格物”收摄在“致知”中,以“致知”为始;同时,孔氏以为“明明德于天下”应以“诚意”为始,故孔氏之释有不一致之处。由于“大学古本”和郑注、孔疏本身存在之问题,朱子于是有“大学改本”,然就义理而言,朱子乃是以“性即理”之系统来诠释《大学》的,这尤其体现在“格物致知”补传之中。后来王阳明反对朱子“大学改本”,主要是由于反对朱子以“性即理”系统来解释《大学》,并以“心即理”系统对《大学》作释,然《大学》本身存在之文本问题,并没有的解也。笔者以为,就“大学古本”本身而言,其所存在之问题并不能得到完全之解决,这是因为“大学古本”本身就有模糊性及错简损佚之可能。至于郑、孔二人之诠释,本身就有一些与古本相冲突之处,这无疑于问题之中复有问题。后来朱子所作之诠释,虽看到古本存在之问题,但依然以己意诠释古本中存在之问题(如“格物致知”)。阳明则径直以“心即理”之系统诠释“大学古本”,而不明“大学古本”本身即有缺陷也。关于朱、王之争的问题,笔者以为纯是义理问题,而就义理而言,笔者以为阳明是承孔、孟而来之正统,朱子终归于“别子为宗”也。
其他文献
高速铁路的建设目前正在中国如火如荼的展开,高速铁路对沿线设站城市巨大的带动作用引起区域经济学、交通经济学的研讨兴趣。高速铁路对城市产生的主要效应及其这种效应的作
针对非完整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分流运动学控制与自适应模糊滑模动力学控制的混合控制算法.自适应分流运动学控制解决了由于大范围的初始位姿偏
为了降低利兹(Litz)线的高频损耗,采用有限元仿真结合试验的方法,设计出不同形状的Litz线熔接头。改变股线在熔接头表面的分布,并对比分析了高频条件下不同优化模型对非理想L
介绍转辙机防水问题的研究情况,并对所采取的措施及其试验效果进行描述。研究发现,表示杆及动作杆处安装密封圈后可以解决水从杆件表面进入机内的问题,两片结构的表示杆狭缝
在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组织的工作进程中,如何解决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组织的认识问题,是当前工作实践中应该加以重视的事情。在这次会议上提供的文件里,有关如何支持、鼓励和引导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大力推进,城市进入了机动化的发展膨胀期,全国各地的城市道路系统都承受着巨大压力,而快速公交的出现,为缓解交通拥堵的压力提供了新的方向。
花粉壁是植物花粉发育、受精及抵抗外界环境伤害所不可缺少的结构.花粉壁结构复杂,其形成过程包括初生外壁的形成、孢粉素前体的生物合成和孢粉素在花粉表面的沉积,以及花粉壁内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实行部门预算改革以来,在2003年就首次提出编制预算要讲求绩效性原则,绩效预算构成了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重要主题。随着海关事业快
在烟草、塑料、食品、水泥、造纸、纺织、木材加工等很多行业中,经常会由于在物料中混有金属而导致设备损坏,产品质量下降,影响了正常生产,使得厂家蒙受经济损失。金属检测装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用陶瓷已经越来越收到消费者的欢迎。同时,随着中国陶瓷业市场开放程度的扩大,各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日益激烈,企业营销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