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游客对旅游体验的质量要求明显提高,文化旅游逐步兴盛。而帝陵旅游资源以其不可比拟的历史性、社会性和唯一性占据了文化旅游资源重要的一席,推动着整个文化旅游的发展。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也出现了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且由于帝陵旅游资源具有“公共物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难以货币化的特点,其经济价值一直被忽略,导致了资源被肆意开发的现象。纵观以往研究,学术界对帝陵旅游资源的研究多集中在规模、数量、等级的定性评价上,鲜有对其经济价值的定量评估。面对帝陵旅游资源越来越显著的稀缺性,如何在资源保护前提下进行合理利用,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现实问题,从而使得旅游资源价值的货币化开始受到关注。在上述背景的支持下,文章选取黄帝陵景区为实证案例进行经济价值评估研究:首先,在对国内外价值理论、价值构成系统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帝陵旅游资源的价值构成,明确了帝陵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估的对象,并对两种评估方法的应用进行了理论梳理;其次,对研究区进行调研,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研究区资料并进行实地问卷调查,掌握游客基础数据;最后,分别使用TCM和CVM对黄帝陵景区的游憩价值和非使用价值进行定量评估。经过上述研究过程,得到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立足旅游者福利,考虑旅游资源具有价值的正确定位,以环境资源学、福利经济学、旅游资源学为理论依据,将帝陵旅游资源价值划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包括游憩价值、实物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研教育价值、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非使用价值包括选择价值、遗产价值和存在价值,而经济价值评估主要从游憩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两方面开展。(2)综合探讨TCM和CVM两种常用评估方法的基本内涵、模型和应用步骤,进一步分析可能产生的偏差和解决方法,对几个重要变量做出了修正,肯定了TCM在游憩价值和CVM在非使用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3)黄帝陵景区以墓葬、庙宇及黄帝祭祀文化为核心形成资源特色,游客人数以省内居多,且多目的地自助出游颇为盛行;游客以中青年、收入水平和学历水平相对较高者为主;多数游客出行前对黄帝陵有所了解,满意度较高;休闲放松、寻根祭祀是游客的主要旅游动机。(4)选取ZTCM对黄帝陵景区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为53564.63万元。应用CVM对非使用价值进行评估,修正后的E(WTP)值是34.19元,以全国城镇就业人口总数为样本总体,计算2014年黄帝陵景区旅游资源的非使用价值为1307425.6万元,其中存在价值、遗产价值、选择价值分别占47.8%、35.5%和16.7%。因此,2014年黄帝陵景区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约为136亿元。本文创新之处在于首次探究了帝陵旅游资源的价值构成,明确了以旅游者角度评估经济价值的对象。对评估方法的一些重要变量进行了修正,如对多目的地时间和费用分摊方法予以改进、对游客个人支付意愿值进行了概率修正等。总之,文章在理论上填补了帝陵旅游资源价值构成体系及经济价值评估的研究不足;在实践上,为帝陵旅游资源的货币化管理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为黄帝陵景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可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