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粒体斜坡作为一种特殊的坡面地质灾害广泛分布于我国西部高寒、高海拔、干旱、物理风化严重地区,尤其是发育于公路两侧的散粒体斜坡对于道路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同时散粒体斜坡形成的砂砾和碎屑又是泥石流的重要物源。因此对此种坡面地质灾害的研究,探讨其成因机制及稳定性控制因素就显得极为重要。但是关于散粒体斜坡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研究内容只是对此种灾害的自组织性质以及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而针对到具体的散粒体斜坡,还少有研究。本论文以茂县洼底散粒体斜坡为研究对象,在大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及现场调查、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采用理论分析和物理模拟等手段,得出的主要结论及研究成果如下:(1)详细阐述了洼底散粒体斜坡的工程地质特征,由此概化出洼底散粒体斜坡形成的地质概念模型。(2)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洼底散粒体斜坡的物质结构特征、表面形态及堆积特征进行了描述和总结;并根据溜砂坡的分类特征判定洼底散粒体斜坡为活动性中-强的中型撒落型溜砂坡;同时在对该散粒体斜坡结构特征概括的基础上,对整个斜坡进行了结构分区,对各区的物质成分、堆积特征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分析,查明了洼底散粒体斜坡的运动、堆积特征。(3)为了深入了解洼底散粒体斜坡表面及内部堆积特性,分别对坡表面及坡脚开挖出露的坡体内部颗粒互层部位取样,做了包括颗粒分析、重度、孔隙比、抗剪强度等大量的室内土工试验。(4)通过对散粒体斜坡室内小型堆积试验及小型降雨模拟试验,还原洼底散粒体斜坡成坡过程的坡面变化,表层颗粒的分选情况及坡体内部粗细颗粒-泥石流的周期性互层现象,验证了洼底散粒体斜坡主要是重力作用及季节性降雨影响下形成的散粒体斜坡与二次泥石流的复合型地质灾害。(5)最后从洼底散粒体斜坡本身的结构特征、形成条件及成因机制三方面对该斜坡的稳定性控制条件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