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处在转型期,经济增速放缓,倒逼国内企业转向国外市场,同时,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促使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热度不减。其中以获取技术为目的的跨国并购表现抢眼,越来越多的企业意图通过跨国技术并购获取国外的技术资源与研发能力,实现企业创新。在十九大报告中,我国提出了创建“创新型国家”的方针,企业的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提高生产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在此战略背景下,跨国技术并购能否作为一条有效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力的外部途径,以及影响该行为效果的因素又有哪些,是企业与政府都关心的问题。本文基于2002-2014年间我国上市公司发生的跨国技术并购案例,利用PSM-DID模型对跨国技术并购与创新绩效关系进行验证,并进一步从跨国技术并购交易特征、跨国技术并购主体特征两个角度出发,探讨影响跨国技术并购创新绩效的因素。通过实证发现,跨国技术并购显著地促进了企业的创新,这种促进作用必须通过两到三年才能有所显现,即长期创新绩效优于短期创新绩效;在交易特征上,并购地区、并购规模以及股权收购比例影响企业并购后的创新绩效,并购地区文化差异越小,并购相对规模越大,股权收购比例越高,创新绩效表现越好;在交易主体特征方面,国有背景持股,两职分离的公司治理机制以及适度的股权激励机制更能够促进跨国技术并购创新绩效的提高。最后,结合研究结果,分别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为中国企业实施跨国技术并购的实践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本研究为评价企业跨国技术并购创新绩效提供了一个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同时也为我国实施创新战略提供了有益的方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