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话剧现实主义流变的一个侧影——1952-1999年《剧本》杂志所刊话剧剧本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hsmith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中国权威的专业话剧剧本杂志《剧本》入手,通过考察1952-1999年之间《剧本》杂志所刊登话剧剧本,以大量的基础资料分析、剧本解读来揭示中国当代话剧的现实主义流变过程。《剧本》作为建国后国内同类同级期刊中创刊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最为专业的戏剧剧本杂志,几乎囊括各时期重要剧本。依照时代环境和《剧本》自身的变化,中国当代话剧的现实主义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剧本》在三个时期中,其现实主义特色分别以推广、嬗变和坚守为时代特征。第一段时期是1952年创刊至1966年停刊,《剧本》在政治话语中大力提倡现实主义,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推上独尊地位,在各种政治活动中,现实主义一方面被高高扬起,显出翻腾激越的时代特色,但另一方面,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对人的描写则被遮掩,形成一条迂回潜流;第二段时期是1979年复刊到1992年,在文革后随着“问题剧”爆发式回潮后,话剧陷入危机,开始学习西方各种戏剧流派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剧本》在这一时期,敏锐地发掘了众多优秀剧本,完整地记录了80年代现实主义话剧从封闭走向开放、重新进发光彩的嬗变过程;第三段时期是1993年到1999年,在商业化、市场化的话剧氛围中,《剧本》依然坚守现实主义,坚持选登剧本的现实主义取向。但现实主义话剧在生活剧和主旋律话剧两端发展,尚未走出“多描写,少思考”、缺乏审美距离的困境。   中国当代话剧发展的每一次高潮,都伴随着现实主义的自我更新、扩展。现实主义旺盛的生命力,正是中国当代话剧不断前进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所在。研究当代话剧现实主义的流变历程,不单单是对中国话剧现实主义传统的历史性研究,而是试图在中国当代话剧的发展历程中找到一条一以贯之的精神脉络,不但能够贯通传统,也能够为当代话剧的未来发展提供无限的养料。
其他文献
云破天开,一场暴风雨终于过去。一对情侣活了下来,凭的是共同的信念和相互的慰藉。暴风雨没有折断它们的翅膀,反而给了它们一起拼搏永不分离的勇气。此时,它们愉快地唱着歌,
期刊
目前 ,盐城地区正广泛采用打入式预制桩和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 ,本文将从这两种桩的成桩工艺 ,结合地基条件 ,对盐城地区饱和软粘土层中这两种桩成桩后休止时间对单桩极限承载
刘念渠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一位相当重要却不被大多数人知晓的戏剧家。他在抗战时期论述颇多,影响甚广;解放后却少人问津,众多著作无人整理研究,实乃中国现代戏剧之憾。  
本文研究的主题是《论语》中的“学”,这个概念在《论语》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是对它的系统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试图发掘这个概念的深层意义,认为在《论语》中,“学”最根本
“捡石头是件很辛苦的事。但苦并快乐着。对于玩石头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学习和交流。要充分的欣赏和解读观赏石的独特美、自然美,必须要提高石友自身的文化鉴赏水平。所以我
“石本无心,人往有情。我玩石6年有余,如今藏石数百方。收藏观赏石,我最在乎的就是用心感悟石头的真、善、美,在我眼里,观赏石犹如老庄,清静无为、顺应天道且道法自然。” I
在现代中国,文学和大众传播媒介的结合是一个热闹非凡的现象,他们联姻的一个重要产儿就是文艺副刊。副刊是中国报纸特有的现象,研究文艺副刊对了解文学发展,了解时代变迁有着
水泥土组合桩是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技术和深基坑支护技术 ,这种技术是在水泥搅拌桩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即在水泥土搅拌桩程桩内插入刚性芯桩。本文简要介绍了水泥土组合桩的构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也最重要的两个否定副词“不”和“没”。以往在论述二者差别时多从句法分布着眼,重视对句法结构特征的考察。随着功能语言学、认知
中国化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华中师范大学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定于2015年5月8日至11日在武汉洪山大礼堂召开。这是我国分析化学领域三年一届的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