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纪录片中的南京意象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anx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作为大众媒介与文化的集中生产地,一直以来都是众多学者密切关注的对象,同时城市化的进程,让城市意象的表达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当下高速发展的现代化背景下,人们对一个城市的感知往往会形成单一刻板的印象。南京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大都市,却拥有着众多的符号标签,帝王之都、烟雨秦淮、悲情城市、民国首都、地狱之城等等。然而南京的意象具体是什么?这些意象是如何形成的?南京的意象与南京城市空间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本文以这几个问题为出发点,试图通过以城市纪录片为研究对象,以媒介地理学、城市学、文化研究为理论基础,以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为主要研究路径,来探寻城市纪录片作为一种文化生产方式,是如何建构城市意象的,并进一步揭示空间生产与影像表征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对南京意象的形成与表达有一个系统的认知。本文的总体逻辑结构是先对城市纪录片中的南京意象进行文本分析,纵向上按照历史进程主要分为古都南京意象、民国南京意象和当代南京意象,横向上根据凯文·林奇意象五元素,分为道路元素、节点元素、边界元素、区域元素、标志物元素,在此基础上进行纪录片中南京意象的表达研究。其中城市纪录片中的古都南京意象仍然停留在对人们所熟知的龙盘虎踞和胭脂金粉等意象的表达上面。由于纪录片对历史呈现的自身限制,加之古都意象元素的年代久远,很多现存的古老街巷以及一些已经消失的空间并没有被发现和纪录,导致了纪录镜头下古都意象空间表达的缺失;民国南京意象因为大量的南京大屠杀影像的呈现而形成了一种悲情城市的意象,虽然部分纪录片对首都十年建设期间南京城市的繁华与现代意象进行了表达,但力度仍旧不够,并没有改变多数人对民国南京悲情城市意象的刻板印象;新中国以来的当代南京意象在城市纪录片中表现性相对较弱,南京城市的边界在不断扩大,但纪录片中表达的重点区域仍然集中在古都南京或民国南京边界之内,并没有跳出古都和民国意象的范畴,对当代南京城市扩建后的意象元素提取较弱,空间生产仍是更多地建立在传统南京意象之上,缺乏对城市现代意象生成的表现。城市意象的形成是对城市进行感知的基础,而城市纪录片作为城市意象生成的重要媒介,在对城市意象生成的基础上,也进行着对城市空间的再生产。
其他文献
一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是金融业稳定的核心,同时对该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决定性影响。全球银行业在上个世纪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其稳定性却不断下降。进入21世纪以来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作为总量交易体系中最雄心勃勃的一种交易机制,自2005年至今,已度过了最初的试运行阶段,目前正处于第二阶段的尾声.该体系所涵盖的行业主要包括热能与电力行
期刊
以习近平2013—2018年关涉"一带一路"的国际话语为研究对象,运用积极话语分析方法,以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中国国家领导人对"一带一路"的话语表达和意义建构
瑞士先进的低碳经验记者:瑞士的著名旅游城市琉森,曾获得"欧洲能源金奖",并被评为联合国生态圈保护区;苏黎世也被评为世界上"生活质量最好的城市".琉森、苏黎世等瑞士城市有
期刊
<正>反比例函数是初中数学三大函数之一,是每年中考的必考内容,往往借助函数图像,综合考察代数、几何知识.在日常学习中,如果注重积累,重视反思总结,借用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在
大力开展新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分析开展新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路和
产业集群是一种介于企业和市场间的经济组织形态,近年来产业集群对中国区域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作用愈加明显,知识产权政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借鉴巴泽尔的国家理论和产权思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电网建设发生很大改变,投资渠道更为多样化,主体多元化,运作市场化,项目审批制也变成了核准制,让电网建设的前期工作更为繁重复杂,电网项目前期工作的顺利与否
2009年11月的哥本哈根气候谈判会议上,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为落实这一目标,国家制定了"十二五"期间二氧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