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压力日益增大,常规公交渐渐难以满足不断膨胀的客运需求,而轨道交通系统由于成本高、建设周期长、技术难度大等特点只能在少数具备相应条件的城市建设实施,而其它城市则急需寻找一种更理想的交通方式来应对目前的局面。快速公交系统(BRT)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交通模式,在世界多个城市已经得到较好的发展和应用,被证明是一种成本较低、效率较高、建设周期短、灵活性好的公共交通方式,因此很多城市希望通过发展快速公交系统来满足公共交通需求。但是快速公交也有其自身的适用条件,并不是在任何城市都能被成功应用并起到预期效果,但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充分。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对快速公交系统的适用条件进行深入的研究,并通过对其客流的预测来预期和展望其实施效果。
本文先对快速公交系统及其特点进行分析,明确其组成以及实施的关键技术,进而与其它交通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其发展优势和缺点;在此基础上,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快速公交案例进行研究,对比分析其建设背景、系统设计和运营特点以及实施后的效果,进而从基础设施、运营服务和政策体制等方面来归纳快速公交的建设和运营经验。
以此为基础,对快速公交系统的适用条件进行研究,从其所适用的城市规模、人口密度、能够适应的客流范围、应具备的道路设施条件、对各种路网布局的适用程度、与其它交通方式之间的整合、建设投资成本以及城市所应具备的经济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快速公交系统的适用条件标准,其中对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客流范围、道路设施条件提出了量化的标准。
在明确适用条件后,通过对快速公交的客流进行预测来预期和展望其实施效果。以四阶段法为总体思路,吸收双层规划思想,提出快速公交客流双层预测模型。先将快速公交线路纳入整体路网,在预测得到对应客流后,根据快速公交与常规公交的竞争模型,分配得到快速公交的客流量,验证各时段流量是否在系统所能适应的范围之内,从而预测实施之后的效果。
最后以广州中山大道快速公交试验线为实例,对其适用条件进行分析,并根据现状基础数据,应用双层预测模型对开通年以及实施后第三年的客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项目是可行的,能够取得较好的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