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融资风险及其处置的法律对策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n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地方政府融资日益频繁,由此引发的风险也日益凸显。充分评估这些风险,在此基础上进行妥善处置,这不仅事关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决定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与繁荣。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地方政府利用各种融资手段筹措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国摆脱经济困境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些手段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或政策的规定,很值得考量。地方政府融资一旦越过法律的界限,丧失了应有的约束力,则容易积聚大量风险。风险的累积并不单单是地方政府的“投机”行为所致,而且是根源于我国财税体制的不合理体系。为此,本文采用实证分析、价值分析与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地方政府融资风险及其根源,并对风险处置提出法律对策建议。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是导论。本部分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及其风险现状的简要描述以及学界对地方政府融资风险研究不足的揭示,彰显本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目的,并阐述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部分首先对地方政府融资的含义进行界定,并分析地方政府的两种典型融资方式。然后引出地方政府融资风险的含义,探讨地方政府融资可能引发的债务风险、银行业信贷风险、土地保护风险、政府信用风险、社会稳定风险等五种风险。最后,深入分析造成地方政府融资风险的具体成因,主要从分税制改革、地方政府定位、责任主体缺位与信用制度不完善几个方面予以阐述。  第三部分主要针对地方政府融资风险处置提出法律上的解决思路。一方面,从制度性根源上入手,通过合理分配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健全转移支付制度、完善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等财税体制改革的方法,来防范风险;另一方面,针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引致的风险提出处置方法,从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设立与运营机制入手,切实处理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负债偿还问题。另外,本文尝试提出“地方政府破产制度”的设想,将其作为地方政府财政危机的最终解决机制,对地方政府不切实际地过度融资行为起到警示作用,制约地方政府无限的举债冲动,从而保护债权人利益,并建立起理性的地方政府融资体系。  第四部分是结论。本部分认为:唯有通过改革财税体制、完善处置地方政府融资风险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才能预防和化解地方政府融资风险。同时,也不应当夸大地方政府融资风险,只要控制得当,地方政府融资是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的。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我国政治建设中的核心灵魂,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
有权利必有救济,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行政行为侵害时,最为力的武器莫过于提起诉讼。但是,在我国行政诉讼法中,公务员群体由于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的法律规定,使得其合法权益被排除在司法的保护范围之外。尽管我国《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对于公务员的权利救济也进行了一些规定,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这些规定都属于行政机关内部监督与救济,而内部监督与救济建立在行政机关的自律之上,缺乏公开性与透明度,受行政权的制约和影响,难
间接正犯是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一个概念,所谓间接正犯,是指利用他人作为工具实施犯罪的情况。我国刑法条文虽未明确规定间接正犯,对于间接正犯的地位问题仍是含糊其辞,但间接正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