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目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数量减少的危机,在物质资本不能维持持续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提升人力资本积累和发挥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人力资本作为资本的一种,从资本形成的角度研究其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对于人力资本和经济的未来发展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依据舒尔茨人力资本的理念,从教育投资(包括受教育者机会成本)、培训投资、医疗投资、迁移投资四个方面入手,估算人力资本投资量及存量水平;并对比物质资本,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人力资本存量及其三类投资(教育、健康和培训)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物质资本存量测算采用了当前比较成熟的永续盘存法,两种资本测算方法的一致,提高了二者的可比性。其次,通过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后,从理论角度入手分析了人力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⑵人力资本测算结果显示我国人力资本存量在2000-2014年间稳步上升,维持了12%左右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但相对于物质资本存量,我国人力资本存量的储备较小,仅为物质资本存量的五分之一左右。我国东中西部人力资本存量的分布情况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相同,虽然各省增长速度相差不大,但人力资本基期数据的不同,使得地区差距依旧明显;劳均人力资本存量的分布中,西部地区劳均存量大于中部地区,仅次于东部地区。这种现象表明我国在平衡中东西部地区差距时,充分考虑到了西部地区的发展,但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部地区人力资本的发展。形成人力资本的四类投资当中,迁移投资体现劳动者的省际流动,主要用来调节人力资本存量的当期配置。投资量实证分析中仅研究教育、健康和培训投资的作用。这三类投资中,投入最大的为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最小的为培训人力资本投资,且差距较大。说明当前我国的人力资本投资主要集中在教育和健康投资两方面,不够重视培训人力资本的投资。⑶将人力资本存量及投资量(教育、健康和培训投资)分别引入生产函数,观察二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将31个省市分为东、中、西部分别进行了回归观察。本文在回归过程中检验了模型的稳健性并考虑了资本的时滞性,对模型进行了滞后处理。全国整体存量模型回归中,劳均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小,劳均物质资本的拉动作用仍然占据主要地位。分地区回归中,东部地区劳均人力资本存量的作用最小,而西部地区的作用最大。结合三大地区劳均人力资本存量的平均数据来看,劳均人力资本存量在某一数额之下时,劳均人力资本存量越高,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强;当劳均人力资本存量超过某一数额时,劳均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反而会减弱。此外,我国人力资本存量积累过程中,通过人力资本三类投资(教育、健康和培训)对产出的回归模型结果的解读。得出: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促进作用最小、培训人力资本投资的促进作用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