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Sl-EBF2基因的克隆及遗传转化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及果实成熟过程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在拟南芥中研究表明,EBF2基因编码的F-box蛋白,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降解乙烯信号转导通路中的重要调控因子EIN3蛋白参与调节植株对乙烯的反应。但因拟南芥的果实发育与成熟特征不明显,故目前在拟南芥中获得的结果并不能阐明EBF2蛋白对番茄等肉质果实发育与成熟的影响。为了揭示EBF2在果实发育及成熟过程中的功能,本研究克隆并鉴定了番茄Sl-EBF2基因,进行了番茄遗传转化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RT-PCR方法扩增出Sl-EBF2基因。测序结果显示,Sl-EBF2基因全长编码区为1914 bp,编码637个氨基酸序列。亚细胞定位研究显示其定位于细胞核内。(2)采用定量PCR方法对Sl-EBF2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表明,Sl-EBF2基因在花中、开花期及果实发育的破色期和后熟期均有较高表达水平。(3)构建了植物超表达载体pCambia1301-EBF2,经PCR和测序验证正确后转化入农杆菌GV3101。(4)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转化番茄,在Kan 100 mg/L的筛选压力下获得抗性植株。(5)采用PCR和GUS染色方法对所获得的番茄抗性植株进行转基因鉴定,共获得3株阳性植株,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番茄基因组中。进一步通过半定量RT-PCR分析证实,Sl-EBF2基因在转基因番茄植株中被超量表达。(6)与野生型对照植株的表型比较分析发现,转基因植株表现出生长缓慢,叶片颜色变深,部分果实长期处于黄果状态,用乙烯处理黄果不转红,且果实多呈无籽或少籽等现象。
其他文献
微波是靠介质的偶极子转向极化和界面极化在微波场中的介电耗损而引起的体内加热,形成比周围温度更高的“热点”,造成加热速率加快,但对非极性分子不产生加热效应,这种选择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