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机器人柔顺操作是当前研究和应用领域的热点问题。由于操作过程中接触力可能随位置变化,因此机器人需要具备指定位置处的指定力(即“定点定力”)控制能力。显然,“定点定力”的实现依赖机器人力/位姿精度的精准控制。然而,机器人力位控制存在如下问题:(1)采用轮廓误差定量评价机器人位姿精度时,轮廓误差的控制效果受其估计精度和控制器性能影响;(2)电机位置反馈形式的轮廓控制难以克服关节连杆变形对位姿精度的影响,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大型复杂零件机器人加工理论与技术”(项目号:51535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共融机器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培育项目“面向顺应性加工的机器人自主学习、自主编程和自律跟踪”(项目号:9174811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器人柔顺操作是当前研究和应用领域的热点问题。由于操作过程中接触力可能随位置变化,因此机器人需要具备指定位置处的指定力(即“定点定力”)控制能力。显然,“定点定力”的实现依赖机器人力/位姿精度的精准控制。然而,机器人力位控制存在如下问题:(1)采用轮廓误差定量评价机器人位姿精度时,轮廓误差的控制效果受其估计精度和控制器性能影响;(2)电机位置反馈形式的轮廓控制难以克服关节连杆变形对位姿精度的影响,需要进行末端位姿全闭环控制;(3)阻抗力控制中环境参数未知,阻抗参数选择困难,且较少考虑位置跟踪残差对力跟踪精度的影响,力控制性能有限。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在力形双环的机器人控制框架下,遵循“半闭内环轮廓控制→全闭内环视觉伺服→外环阻抗力控制”的研究思路,首先提出基于高精度轮廓误差估计的轮廓控制以及融合特征深度估计和图像误差度量的视觉伺服策略,以此改善机器人位姿精度,然后在环境参数在线估计和阻抗参数自适应变化基础上,通过位置跟踪残差修正的阻抗策略实现高精度接触力控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高精度轮廓误差估计的双滑模轮廓控制。定义六轴机器人轮廓误差,提出一种基于二阶泰勒展开和线性比的高精度轮廓误差估计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双滑模轮廓控制器。开放式六轴机器人实验表明,所提估计方法与当前最优方法相比,位置和方向轮廓误差分别可降低约39%和73%,计算量可降低约65%;所提控制器可有效降低控制信号抖动,与传统滑模轮廓控制器相比,位置和方向轮廓误差分别可降低约25%和27%。(2)基于插值的轮廓误差估计和基于分量的轮廓控制。提出一种基于二次多项式插值的位置轮廓误差估计方法,并利用位置估计结果和线性插值估计方向轮廓误差。通过在任务空间中对跟踪误差和轮廓误差分量加权求和,并对新构造的误差向量指定二阶动力学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分量的轮廓控制器。开放式六轴机器人实验表明,所提估计方法无需除参考位姿外的其余任何曲线信息,与(1)中方法相比,估计精度类似,但计算量可降低约37%;所提控制器有效避免现有轮廓控制器中局部轨迹区域轮廓误差不降反增的问题。(3)融合特征深度估计和K-L散度图像误差度量的视觉伺服。分析经典相机透视模型,获得透视系统动力学方程。提出一种对数降阶特征深度观测器结构。提出一种基于K-L散度图像误差度量的视觉伺服方法。MATLAB/Simulink仿真表明,所提观测器与现有典型观测器相比具有全局渐进收敛性、比指数结构更快的收敛速率、较少限制的可观性条件以及较强的噪声鲁棒性等综合优势;两轴运动实验表明,所提观测器与Kinect V2传感器相比最大估计误差不超过0.05188 m。Vi SP仿真表明,所提伺服方法无需特征提取、跟踪与匹配过程,与基于直方图的方法相比,收敛速率可提高40%以上。(4)考虑位置跟踪残差的自适应阻抗力控制。分析传统基于位置的阻抗控制框架下影响力跟踪精度的相关因素,进而考虑机器人位置跟踪残差修正该阻抗策略。采用现有自适应方法估计环境刚度和位置参数。在此基础上,根据模型参考自适应理论实现阻抗刚度和阻尼参数的实时调整。MATLAB/Simulink仿真表明,所提自适应阻抗控制方法可有效降低接触力突变时产生的力振荡;六轴机器人接触实验表明,与未考虑位置跟踪残差情况相比,考虑位置跟踪残差可降低80%以上的力跟踪误差。叶片机器人磨抛应用进一步验证了所提力控制方法在实际工况下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主要以硒代半胱氨酸的形式存在于硒蛋白中发挥其生物学功能。硒蛋白F是人体25种硒蛋白之一,存在于内质网腔中,推测其功能主要参与内质网中糖蛋白加工折叠的质量控制,但其详尽的生物学功能仍然不是很清楚。此前有研究报道硒蛋白F敲除小鼠出现了核性白内障症状但致病机理仍不明。为研究硒蛋白F的生物学功能,本文首先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了硒蛋白F敲除小鼠,然后利用iTRAQ
骨作为人体的物理支撑和矿物储库,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高度的各向异性结构。骨的复杂性来自于骨是一种包含有纳米复合材料的组织,其中的无机羟基磷灰石[HA,Ca10(PO4)6(OH)2]纳米相有规律地分散在胶原纤维内。HA具有较良好的生物活性和骨传导性,常被用于生物陶瓷材料。为了更好地满足外科领域的临床需要,一些研究人员已经将注意力转向将微量元素掺杂HA结构的研究方向,已报道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镁、锶、硅
切削加工时的机床振动是影响加工精度和妨碍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根据机床振动特性来合理选择工艺参数,避开机床结构的共振点和加工中的颤振区,减小和抑制切削加工中的机床振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系统分析的角度出发,将与数控机床加工工艺参数相关联的G指令作为输入,机床振动作为响应,通过典型G指令实验下的振动响应分析得到机床振动特性,为数控机床主动避振、颤振消除等加工过程优化提供依据。本文
产品精密化、生产节能化与高效化是塑料注射成形发展的主要方向,成形过程的优化与控制技术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点。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自适应优化与学习控制近年来快速发展,为注射成形优化与控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研究自适应优化与学习控制方法,充分利用塑料注射成形过程的批次重复特性,提高成形精度与效率、降低成形能耗,主要创新如下:针对注射成形升温过程中存在的升温时间长、温度超调大的问题,提出了快速升温过程
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且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研究证明,慢性炎症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推动肝细胞的恶变和增殖、肝纤维化的产生以及肝癌的侵袭转移等一系列过程。本文基于二乙基亚硝胺(DEN)联合高脂饲料诱导肝癌发生的小鼠模型,通过高通量测序,分阶段采集了小鼠肝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转录组数据,分析各阶段的mRNA表达差异,希望以此找到肝癌发病的关键基因和相关信号通路。本研究发现,Cyp2c2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品牌采用联名营销策略,来实现品牌价值的提升,以及品牌口碑的良好传播。这对于时尚行业或者是其他更多的行业和领域来说,不失为一种相对不错的营销策略。但是只有有效的联名营销策略才能为品牌赋能,才能使品牌出圈起到良好的效果。由此,本文阐述了品牌的联名营销策略相关内容,并结合具有代表性的各种出圈案例,来展示品牌联名的营销新路,为企业成功实现品牌联名营销提供一点可借鉴的建议。
中国各个城市地铁建设速度加快,对于地铁施工工人的需求进一步上升,大量未经专业技能培训的工人进入施工一线,使得由于工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引起的施工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工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已经成为地铁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行为安全(Behavior-Based Safety,BBS)为基础,从社会网络视角着手对班组不安全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多维度行为识别技术,结合人类动力学方法、胜任力理论,
研究背景近几十年,随着一次性纸尿裤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婴幼儿排尿排便训练在全世界范围内延迟,尤其在欧美发达国家,自主排尿排便的年龄从20世纪50年代的18月龄上升到21世纪初的36~48月龄。与此同时,儿童膀胱直肠功能障碍(BBD),日间尿失禁(DUI)及遗尿症(PNE)患儿已成为儿童泌尿科门诊量首位,患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儿自尊心与自信心,引发注意力不集中,焦躁,自卑孤僻等心理异常,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由于其全固态结构无需贵金属催化剂以及良好的燃料适应性受到广泛关注。目前,限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实际应用的关键问题主要来自于其较高的工作温度,这使得系统必须使用昂贵的密封材料和连接材料,同时也限制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如何有效降低电池的工作温度成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影响电池系统工作温度的核心问题是阴极催化活性不足,尤其是低温下阴极活性严重下降。针对阴极材料催
广义相对论描述了引力相互作用,其预言的众多物理现象都已经被证实。为了将引力与其它基本相互作用力统一起来,许多理论模型相继被提出,并且作为广义相对论基本假设之一的等效原理也被这些理论模型要求出现破缺。为了验证这些新理论模型的正确性以及研究等效原理的适用范围,就需要高精度的实验对等效原理进行检验。近年来,高精度原子干涉仪的发展,使得采用量子体系来检验等效原理成为可能。这种采用微观粒子作为检验质量的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