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晋绥边区位于山西省西部和绥远省中东部,是陕甘宁边区通往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根据地的门户,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交通邮政是晋绥边区民主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940年,晋绥边区民主政权——山西省第二游击区行政公署正式建立,它有一个通讯系统,开始称交通队,后来叫交通站。在这个时期,通讯工作尚无统一的章法。1941年3月,成立了晋西通讯总站;5月,更名为山西省政府第二游击区行署交通总局;8月,又随行署名称的变更,改称晋西北行政公署交通总局。1942年“精兵简政”,交通局与新华书店合并,改设为晋绥边区交通总站。这一时期交通组织遵守统一的规章,人员供给由地方政府负责。1946年2月,“交邮合一”,成立了晋绥边区邮政管理局,组织上垂直领导,业务上统一管理,经济上独立核算,收取邮资,并向社会公众开放邮政业务。晋绥边区的交通邮政机构不仅负责日常的邮件运输,还担负着转运延安发往华北、华中、华南各抗日根据地大批图书报刊的重要任务。晋绥边区邮政管理局成立之前,以兴县为中心,通往雁北区、晋察冀边区、陕甘宁边区、晋冀鲁豫边区的主要交通干线有5条。交通局(站)时期,晋绥边区内部的邮路就不断发展;晋绥边区邮政管理局成立后,进一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邮政网路。在交通局(站)时期,主要开展函件业务,负责分送中共晋绥分局、行政公署、报社、新华书店及妇联、抗联等人民群众团体的公文、书刊、报纸等,实行免费邮寄。晋绥边区邮政管理局成立后,交通邮政业务不断扩大,函件业务发展了保价信函和快递邮件业务,同时还开展了包裹业务和汇兑业务。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晋绥边区交通邮政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当时晋绥边区境内虽然也有电报、电话等通信联络方式,但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大部分地区间的公开通信还是依赖交通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