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件轴力识别技术的理论探讨与试验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tfj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由于大跨度空间及桥梁结构形式简单、外观优美、受力明确、易于组装等优点,被越来越多应用在祖国建设的各个角落。这些结构的共同特点是主要承载构件为杆系结构,包括网架中的空心杆、悬索桥中的索杆等。对杆系结构中杆件承受的轴力进行实时监测是保障结构安全及生命财产不可或缺的手段。现有的液压表法、磁通量法、频率法等虽然在一定条件下能识别出杆件的轴力,但却受杆件长度、边界约束及截面形式等因素的限制不能适用于短杆及高频振动杆件的轴力监测。近几年Timoshenko梁理论被应用到杆件轴力识别中,不仅提高了杆件轴力识别的精度还扩大了其适用范围,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前人基本上是在试验室对简单薄板进行理论验证研究,未能考虑到经典Timoshenko梁理论中第二频谱的影响,也未能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结构。因此,本文尝试进一步探讨修正Timoshenko梁理论中的修正系数等问题,并在空心方杆、圆杆以及桁架等实际工程构件和结构上进行轴力识别方法的试验研究。本文首先在经典Timoshenko梁理论(由Reissner能量法导出)基础上推导了修正Timoshenko梁理论的偏微分振动方程。研究了经典及修正Timoshenko梁理论的速度系,以及波在杆中传播的速度与波数的关系,得出了波速在梁杆中随着波数的增加逐渐增加到剪切波速传播的结论;又从波数与频率关系的角度进行研究,得出了波数随圆频率的增大而逐渐增加的结论,从而间接地确定了波速与圆频率的关系。修正Timoshenko梁理论只包含一个波速系和频谱,因此可以避免第二波速系及频谱的影响。应用经典Timoshenko梁理论第一频谱对修正Timoshenko梁理论进行修正,并引入适用于一般梁杆的修正系数η。用变化波速代替固定剪切波速使得修正系数更加精确,并得出了在低频时梁截面的弯曲变形对修正系数影响较大,高频时梁截面剪切变形对修正系数影响较大的结论。然后,利用Hamilton原理推导了轴力作用下修正Timoshenko梁单元的一致质量矩阵、刚度矩阵和外力矩阵,并推导了基于修正Timoshenko梁理论的轴力识别方程,其突出优点为不受构件复杂边界条件的影响。模拟了矩形截面杆件在轴力作用下的自由振动响应,利用频率与模态信息识别其轴力。结果表明:应用含有改进修正系数η的修正Timoshenko梁理论、新的梁单元及轴力识别方程,能取得较好的轴力识别精度。之后,在新推导的修正Timoshenko梁梁单元及轴力识别方程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圆截面、空心圆截面及空心方截面杆件的轴力识别,主要考虑了模态参数阶次、传感器位置、杆件长度、杆件截面大小及截面剪切变形系数等对其轴力识别精度的影响,对轴力识别过程中出现的多值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然后在MTS试验机上对数值模拟中的三种截面杆件进行模态分析及轴力识别,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对一两榀空心钢桁架开展了多次试验研究,并通过将试验结果与光纤传感器、应变片传感器的测量结果作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及在工程实际中应用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正>现在绝大多数的独生子女比较娇生惯养,受不得一点苦更受不得一点挫折。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让幼儿接受"挫折"教育,让他们学会克服挫折,学会接受失败
会议
以香菇为研究对象,研究二段式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通过正交试验与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即提取温度90℃、提取液p H 5.0,料液比1∶30(g/m L),超声功率400 W,前段超声时间
依恋是个体贯穿一生的主题,处于浪漫关系中的成人之间也具有与母婴依恋相似的依赖关系,即成人依恋。以前的研究多从注意、记忆角度探讨不同成人依恋取向个体的认知偏向,在注
[摘要]在语文教育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其重要。一节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的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只有努力改进提问的方法,讲究提问的艺术,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目的性;启发性;发散性思维;时代特征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通过对有效问题的讨论,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思维方法,引发创造能力,从而达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
在全球化进程中,由于历史的原因,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和自由贸易方面出现了矛盾面,如何找到平衡点,采取怎样的对策,才能既积极参与贸易全球化和自由化进程,冲破发达国家设置的种种
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传承数学研究的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巧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意识;经历过程,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练习反馈,催生学生的思维智慧;总结
艺术创作是一个从生活中提炼、过滤、升华和深化的过程。舞台服装的设计亦如是。笔者在舞剧《井冈·井冈》的服装设计过程中忠实地实践了这一艺术创作的原则:在与生活真实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