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胰腺癌在恶性肿瘤中预后差,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主要是通过外科手术、化疗和放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但是效果很差。DC(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大的APC,在抗原递呈、T细胞活化及免疫耐受方面起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DC功能及数量明显受限,且与肿瘤的分型及恶性程度密切相关。NF-kB是在真核细胞内广泛存在的一种转录因子,在免疫、肿瘤、炎症等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基因转录调控中,它可以与多种蛋白质基因启动子和增强子部位的kB序列结合,诱导这些蛋白表达增强,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NF-kB作为一种重要的核蛋白,其活性异常的增高对肿瘤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c-jun作为早期的原癌基因,其蛋白产物是AP-1(activating protein-1)转录因子的组成部分,在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基因的转录中发挥作用,起着调控细胞生长、增生和凋亡的作用。DC疫苗是目前研究肿瘤等疾病的热点之一。许多研究表明,miRNA-146a在许多信号通路中发挥作用,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亦有研究表明c-jun和NF-kB在DC的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实验通过研究Bxpc-3胰腺癌微环境对DC增殖分化以及DC内miRNA-146a、c-jun和NF-kB的影响,探索Bxpc-3胰腺癌微环境对DC细胞的作用机制,为DC疫苗治疗胰腺癌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传代培养Bxpc-3胰腺癌细胞,取对数期生长的胰腺癌细胞培养后的细胞上清用于模拟胰腺癌的肿瘤微环境。取健康志愿者外周血,用肝素抗凝,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分别加入CSF、IL-4、TNF-α获得各组DC。将树突状细胞分为imDC、imDC+Bxpc-3胰腺癌细胞上清、mDC、mDC+Bxpc-3胰腺癌细胞上清四个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DC的细胞表型,分别检测CD1a、CD14、CD80、CD86。用q-PCR检测各组miRNA-146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中c-jun、NF-kB的表达。
结果:Bxpc-3胰腺癌肿瘤上清培养的DC组较正常组,CD1a作为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标志表达明显降低,CD80、CD86作为成熟DC的标志表达明显降低,CD14作为未成熟DC的标志表达明显增高。q-PCR方法检测miRNA-146a的表达,胰腺癌上清的干预下,DC内的miR-146a的水平过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jun、NF-kB的表达,Bxpc-3胰腺癌上清imDC组和mDC组的c-jun、NF-kB表达均降低(P<0.05)。
结论:Bxpc-3胰腺癌肿瘤上清能够使DC中miR-146a表达水平增加,c-jun、NF-kB表达水平降低,从而抑制DC的成熟,降低DC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miR-146a、c-jun、NF-kB可作为DC肿瘤疫苗的作用靶点,提高DC的成熟水平,增强DC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为以后的研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