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为惰性效应的心理机制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dey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Tykocinski等所提出的不作为惰性效应是指这样一种现象:错过一个有吸引力的初始作为机会会降低人们在后续的相似机会上有所作为的可能性。Anderson将不作为惰性视为一种决策规避效应。以往研究表明不作为惰性效应受多个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吸引力差异、可规避性与规避成本、时空距离、收益与损失、机会来源、选项数目、社会比较、紧密挂钩等。不作为惰性的产生原因是学界关注的焦点,理论纷争不断。其中主要的理论解释有后悔感解释和价值低估解释;后悔感解释有两种,一种是规避预期后悔感,另一种是逃避体验到的后悔感。以往的不作为惰性研究多采用金钱性剧情实验。基于以往研究的成果和不足,本研究主要使用非金钱性剧情研究两个问题:第一,不同类型的后悔感在不作为惰性效应中的作用(实验1);第二,当前的多个选项对不作为惰性效应的影响(实验2)。本研究的发现可以概括为:第一,在非金钱性决策任务中仍然有可能发生不作为惰性效应;第二,不作为惰性效应的产生是有条件的,例如在非数字化、非金钱性择业剧情实验中,被试没有表现出不作为惰性;第三,理性和情绪(如后悔感)都在不作为惰性的发生中起作用;第四,虽然理性因素和情绪因素(如后悔感)对人们的当前行为决策都发生作用,但是在事关长远的决策任务中,理性因素可能是人们的作为决策的最重要的预测源,这表明人类决策行为并非仅仅是“不理性的”,事实上人们可以根据情景和任务的具体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投入多少理性。
其他文献
在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成为影响应用水平的重要因素。许多的教学方法,如:Webquest、网络合作学习、基于主题网站的探究学习等与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存在直
俱乐部赛事作为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核心产品,虽然经历一段辉煌的时间(1994-1999),但随着体育竞赛产品及其他休闲娱乐产品的增多,加之足球俱乐部自身的经营管理问题,很快就
始终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但是把党风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纳入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体系,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个重大决策作出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