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bar网络的集成化研究与测试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yu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信息需求的越来越多,在短时间内处理的信息量的要求与日俱增。传统的电互连网络存在着串扰严重、带宽受限、功耗过高等本质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此,人们开始探索新的技术。光互连作为一种全新的互连方式,具有带宽高、功耗低、延迟小、抗干扰能力强等许多电互连无法比拟的优点。目前,光学互连网络已经成为国际上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由于在光通信的应用中,光交换互连网络主要是由分立的元件组成的,因此存在着插入损耗大、抗干扰能力低、结构复杂、安装校准困难、成本高等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很大程度上的限制。因此,本论文基于一种单块铌酸锂晶体2×2开关,对Crossbar网络进行了集成化研究,并进行了制作与测试,实现了任意输入和任意输出之间的连接。具体内容有:1.基于单块晶体2×2光开关制作了一种集成堆栈结构的Crossbar网络,用铌酸锂晶体分别制作了2×2、3×3和4×4Crossbar网络。每块2×2开关晶体尺寸约为50mm×20mm×2mm,每路通道的入射角为79.8°。电极尺寸为5mm×27mm。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开关状态,可以实现任意输入与输出之间的互连,测得了网络每一路的损耗和串扰。最大的损耗为33.14dB,最大的串扰为-1.45dB。2.对网络产生损耗和串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由于测试是在初始条件下进行的,晶体的入射面和出射面没有镀增透膜,因此损耗主要来至于晶体入射面和出射面的菲涅尔反射和串扰。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所加驱动电压偏离半波电压、光束不严格沿光轴传播,是产生串扰的主要原因。此外,晶体的消光比小也是产生串扰的一个因素。
其他文献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利用半导体光催化剂降解污染物受到了人们极大关注。单斜相β-AgVO_3的禁带宽度只有2.11 eV,对可见光有明显的光响应,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光催化剂。但目前人们对β-AgVO_3的光催化机理的认识尚不统一,缺少相应的理论研究。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框架下第一性原理研究了完整β-AgVO_3晶体、空位缺陷型β-AgVO_3晶体和Cu、Fe元素掺杂β-AgVO_3
氧化锌(ZnO)作为第三代新型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3.37eV),具有很高的激子束缚能(室温下约为60meV),这使得它可能在短波长光电器件(如:紫外发光二极管、紫外激光二极管、抗辐射太空紫外光电探测器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目前,ZnO已经成为短波长光电功能材料领域中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制备ZnO基光电器件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同时制备出n型和p型ZnO材料,然而目前高质量的p型ZnO薄膜
近年来,商用单晶或多晶硅基太阳能电池主导着光伏市场,但是较低的光电转换效率一直是太阳能电池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的瓶颈,其效率远远低于Shockley-Queisser理论的转换效率极限30%
在人们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中复杂网络和同步现象几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复杂网络同步的研究与人们的生存密切相关,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和可观的应用价值。因此,一直以来它都是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