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建筑外墙内部冷凝分析及防潮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UOQIANG6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护结构的内部冷凝不仅会影响保温层的热工性能,也会破坏结构的耐久性,因此在设计阶段用准确可靠的方法评估围护结构内部冷凝风险有着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标准采用典型一维稳态水蒸气传递模型(Glaser模型)进行内部冷凝分析。该模型通常用于冷库建筑及严寒寒冷地区的采暖期,对于其他热工分区而言,适用性存疑。此外,已有研究证实,相比于稳态计算,动态热湿耦合模型虽然计算复杂,但结果更为准确。本文围绕外墙内部冷凝分析方法,首先对材料的热湿物理性质进行测试,然后研究了不同输入参数对内部冷凝分析的影响,最后基于确定的内部冷凝分析方法对存在内部冷凝风险的外墙提出防潮设计方案。作为内部冷凝计算的数据支撑,首先参考相关标准及文献,对EPS和岩棉薄抹灰保温系统常用材料的基础热湿物理性质进行了系统且全面的实验测试。实验结果显示,材料的导热系数、水蒸气渗透系数及液态水扩散系数均随含湿量的增大而明显增大,因此外墙内部冷凝分析应考虑材料含湿量对热湿传递物理性质的影响。其次,基于输入参数确定外墙内部冷凝计算工况,采用WUFI Pro及WUFI Plus热湿模拟软件研究了常物性及变物性、稳态环境及动态环境、有降雨及无降雨对内部冷凝分析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稳态环境下材料的常物性和变物性对内部冷凝分析的影响较小,而环境的稳态和动态对内部冷凝分析影响较大,有无考虑降雨对动态法结果影响显著。此外,不同朝向的太阳辐射量对动态法结果也存在影响。再次,选择考虑降雨的动态法对四种薄抹灰保温外墙(EPS外保温系统、EPS内保温系统、岩棉外保温系统、岩棉内保温系统)的内部冷凝风险进行计算评估。结果显示,外保温系统在哈尔滨和北京能有效避免内部冷凝;EPS内保温系统与岩棉外保温系统在上海与广州存在内部冷凝风险;四种薄抹灰保温系统在昆明均不存在内部冷凝风险。最后,针对存在内部冷凝风险的外墙,在外抹面层靠室内一侧设置隔汽层进行防潮设计。在WUFI Plus软件中调整隔汽层的水蒸气渗透阻力因子,计算得到不同阻值下外墙内部热湿情况及建筑热湿负荷。结果显示:EPS内保温系统的建筑热湿负荷随隔汽层阻值变化较小,因此仅需考虑墙体防潮,隔汽层的水蒸气渗透等效空气层厚度应大于0.1 m;岩棉外保温系统的建筑热湿负荷随隔汽层阻值变化较明显,可在墙体防潮基础上考虑建筑节能,上海与广州隔汽层的最佳水蒸气等效空气层厚度范围分别为0.8~1 m和0.05~1 m。
其他文献
近代以来资本、信息、技术的加速流动冲击着地方性权力结构与社会文化网络,各种社会力量相互交织、博弈。如果说城市是近代变革力量的核心,那么重庆朝天门和成都皇城坝地段则是研究成渝近代变革发展的核心。这两个空间样本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始终葆有活力,正是这种经久性带来了社会、文化方面的重要意涵。它们不仅集中反映了空间的物理变化过程,也一直活跃在人们的记忆中,既是城市物质空间的中心也是人们精神观念的中心,与现代
学位
古埃及是古代北非的一个文明古国,栖居于尼罗河畔,其文明在距今约7400多年前的下埃及法尤姆地区形成,在世界文化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对古希腊、古罗马、犹太等文明有着直接且深远的影响。但在公元640年被阿拉伯帝国占领,古埃及文明面对伊斯兰强势文化的冲击下,受到了毁灭性的文化断层。建筑遗存受到严重破坏,建筑营造传统技艺与习俗也逐渐流失,这使得具有“文化活化石”重要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
学位
随着地铁站功能的复杂化以及地铁线路的逐步完善,地铁车站中出现了两层、三层甚至以上的换乘站和非标准层高的地铁站。地铁车站由于多数深埋地下,并且是行人密度较大的公共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等紧急事故,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疏散乘客,恐慌等疏散心理、人群的拥堵等将会导致巨大的伤亡和财产损失。越来越多的复杂地铁换乘站出现了一厅多站台的情况,而由于安全出口的互通性,以及站厅层构造的原因,站厅层与多个站台往往处于一个防
学位
信息技术自诞生以来便对城市不断深化介入并形成全局性的影响,然而,信息的复杂性和模糊性使我们难以对其展开深入讨论,且信息系统对建筑的影响是无声的、隐蔽的,很容易被忽视。因此,本文的目的是从生产层面的宏观视角审视城市中各要素的信息化转变对建筑的影响,以此形成对新时期建筑探索的启示。学术先锋们提出的虚拟空间、电子人、比特城市等概念及相关讨论为信息时代建筑转变的洞悉提供了窗口,通过这些窗口提供的交叉视角能
学位
随着近年来医疗水平的提高,产妇对分娩护理质量与分娩环境的要求逐年提高,然而大量研究显示医院物理环境的品质仍需改善,医院噪声问题普遍存在并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除了噪声污染的控制,临床环境中的声音对医疗保健的积极作用也应受到重视,然而,分娩室作为产科的重要功能空间,声环境营造仍未得到重视。因此,本研究将建筑学、声学与医学知识相结合,以重庆市一家专科医院的分娩室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调研分娩室声环境特征与
学位
这是一个动态的世界,流动无处不在,并改变着人们的存在、生活与生产方式。现代化过程以流动性增大为表征,城市中心地段是城市中最具有活力的区域,同时也是流动性最大的区域。因此,本文聚焦于重庆的两个城市中心地段,即解放碑与观音桥地段,研究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两个城市中心地段的演变过程。“流动”与“形态”是本研究的关键词,城市流动与形态是互为变量的函数,二者处在动态的平衡之中。在落实具体的研究载体时,由于
学位
随着现代人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近些年来,全球的冠心病患者数量日益增多,仅2017年全世界的冠心病患者数达到了1.265亿人。据研究及相关数据统计,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冠心病已成为全球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简称介入治疗为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手术治疗方式之一,而“介入治疗室”则是随着介入放射学科和介入治疗手术诞生的专科手术室。
学位
木构历史建筑是我国的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地区自先秦时期起就有木构建筑的建设史,现存木构历史建筑遗存丰富,具有极大的保护价值。随着世界遗产保护学科的发展及我国对建筑遗产科学保护的重视,对木构件历史信息的尽可能保留成为保护修缮的重点。因此,对木构历史建筑科学的劣化调查与研究分析是整个保护工作的基础,保护方案的制定和科学保护方法的研究应该建立在对木构历史建筑劣化现状的系统科学的调查、研究与评估之
学位
社区公园是城市公园绿地系统中最为贴近居民日常生活的基础性公共空间,在“公园城市”理念的城市发展背景下,社区公园的良好建设成为实现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同样也为社区公园及其周边人居环境的品质改善和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公园边界空间作为联系社区公园与社区其他空间的过渡空间,承担着居民日常出行、公共活动、功能需求等作用,往往成为社区内部街道空间活力的核心区域。对于山地社区公园边界空间,有着区别于社区其
学位
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同时,随着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重视以及室外活动的增加,室外环境适老化设计被重点关注。城市中的老年人大多聚集于城市公园进行活动,然而现有的城市公园室外环境适老化设计大多聚焦于无障碍设计、康复景观、空间使用等方面,有关热环境适老化的研究甚少。城市公园的室外热舒适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的使用感受,而城市公园的环境组成以及老年人的活动行为都会造成该群体热舒适评价的差异。因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