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阴道前壁膨出(Anterior vaginal prolapse, AVP)女性阴道壁组织的生物力学特性,分析AVP对阴道壁组织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取重度AVP行手术治疗的绝经后患者(AVP组,n=16)和无AVP的新鲜女性尸体(对照组,n=16)的阴道前壁组织;根据取材方向又分为横形和纵形条块。使用单轴拉伸力学测量,同步记录拉力-位移曲线。计算的生物力学参数包括样本的趾端区域刚度和弹性模量、线性区域刚度和弹性模量、极限载荷、抗张强度、最大伸长率。结果:(1)AVP组与对照组趾端区域的刚度、弹性模量无统计学差异(0.36±0.14 vs.0.34±0.11 N/mm,P=0.546;0.32±0.22 vs.0.24±0.08 MPa,P=0.171);(2)AVP组线性区域的刚度和弹性模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07±3.20 vs.3.71±2.73 N/mm,P<0.001;6.41±2.41 vs.2.63±1.92 MPa,P<0.001);(3)AVP组的极限载荷和抗张强度均高于对照组(35.12±18.72 vs.19.24±11.06N,P=0.007;2.10±0.97 vs.0.94±0.54 MPa,P<0.001);(4)两组的最大伸长率无统计学差异(73.04% vs.78.72%,P=0.305):(5)两组横形和纵形标本的生物力学特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阴道前壁膨出女性的阴道前壁组织弹性降低、僵硬度增加、生物力学性能减退;阴道前壁组织的生物力学特性为各向同性,从生物力学角度看,这种构成能够提供盆底组织的各种合适的变形方式,以适应腹腔内压的增加。目的:评估临床上常用的三种合成网片植入兔腹壁及阴道后(30天、90天)的组织相容性及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方法:三种合成网片分别为中质聚丙烯网片(GynemeshTMPS)、轻质部分可吸收聚丙烯网片(ArtisynTM)、超轻质聚丙烯网片(Alyte Y型网片阴道片)。30只新西兰雌性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30天组、90天组,每组15只)。将三种合成网片分别植入兔腹壁(30×10mm,4片)及阴道(12×6mm,1片),于植入后30天、90天处死实验动物、获取组织标本。腹部及阴道标本(各1块)行石蜡包埋切片后进行组织相容性评估:将炎性细胞、新生血管、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情况分为0-4级(0=无,4=重度);获取腹部的网片-组织复合物标本2-6小时后进行单轴拉伸力学测试获得拉力-伸长曲线,生物力学特性的评估指标主要为趾端区域刚度、线性区域刚度、最大伸长率、极限载荷。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分析。结果:(1)腹部网片比阴道网片的网片暴露率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 vs.16.67%,P=0.195);(2)植入30天时,腹部网片与阴道网片相比,其炎症反应评分低(1.59±0.09 VS.1.88±0.08,P=0.015)、新生血管少(1.49±0.07 vs.1.95±0.08,P<0.001)、成纤维细胞增值高(2.08±0.08 vs.1.68±0.07,P<0.001);(3)炎症反应评分(腹部网片):超轻质网片组(1.16±0.15)<中质网片组(1.54±0.12)<轻质部分可吸收网片组(2.08±0.13),有统计学差异(P=0.048,P<0.001);(4)植入90天时,腹部网片和阴道网片的炎症反应评分均比植入30天时明显降低(P=0.012,P=0.001);(5)植入30天后,网片-组织复合物与植入前网片相比,生物力学特性发生改变,主要变现在:趾端区域刚度降低、弹性模量降低(0.57±0.11vs.0.42±0.11 N/mm,P=0.001;2.91±1.15 vs.0.70±0.25 MPa,P<0.001),线性区域刚度增加、弹性模量降低(2.41±0.59 vs.3.45±1.18 N/mm,P=0.006;12.17±4.91 vs.5.53±1.90 MPa,P<0.001);(6)植入90天时网片-组织复合物的力学特性与植入30天时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7)三种合成网片植入90天后形成的网片-组织复合体的线性区域刚度、最大伸长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三种合成网片植入兔腹壁及阴道后均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2)在植入30天时,腹部网片比阴道网片有更低的炎症反应、更少的新生血管、更高的成纤维细胞增殖;(3)超轻质网片可以更好的降低组织炎性反应,部分可吸收网片并未降低组织炎性反应;在植入90天时,三种网片的炎症反应无差别;(4)合成网片植入体内后形成网片-组织复合体,生物力学特性发生改变;(5)植入后90天时,三种网片形成的网片组织-复合体的生物力学特性相似。目的:研究兔死亡不同时间点内,其盆底组织生物力学特性变化的趋势。方法:40只新西兰雌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分为5组(根据动物死亡后的组织测量时间进行分组:2h组、12h组、24h组、36h组、48h组,8只/组)。取实验动物的双侧孖肌肌腱进行单轴拉伸力学测试获得拉力-伸长曲线,生物力学特性的评估指标包括:趾端区域刚度和弹性模量、线性区域刚度和弹性模量、极限载荷、抗张强度、最大伸长率。结果:5组(2h组、12h组、24h组、36h组、48h组)孖肌肌腱的生物力学特性中,趾端区域刚度均值(0.57、0.94、0.89、0.74、0.70 N/mm)和弹性模量均值(1.49、2.43、2.32、1.92、1.82 MPa),线性区域刚度(15.70、12.59、10.53、11.81、13.48 N/mm)和弹性模量(40.79、32.69、27.22、30.75、34.26 MPa),极限载荷(45.58、39.03、40.33、47.62、43.42 N),抗张强度(5.97、5.21.、5.19、6.10、5.70 MPa)和最大伸长率(35.87、33.24、33.59、36.33、37.12%),均无统计学差异(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P值均大于0.05)。结论:兔死亡48小时内,其孖肌肌腱的力学特性未发生明显改变,可代表刚死亡时的力学特性。该信息有利于研究者们在无法获得活体组织、手术标本时,使用新鲜尸体的盆底组织进行相关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