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林武术文化历史悠久,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与社会越来越重视少林武术文化的影响力。以少林武术文化为内涵的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历经24年,至今已举办十届,对参与其中的人群特征进行解读,为分层引导少林武术文化消费,促使少林武术文化生产与消费保持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消费文化与社会分层为理论基础,综合传播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观点,以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为案例分析对象,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及实地调研等方法,对少林武术节消费的不同群体进行区分,解读少林武术文化消费层级特征,并对层级间的开放性与封闭性进行讨论。研究认为:1依据在少林武术节中不同的角色定位以及身份将整个少林武术节群体分为管理层、旁观层及参与层。管理层级在武术圈内是强势群体的集中所在,借助权力、威望以及大众传媒的控制性对参与层以及旁观层(一定意义上也是参与层)进行具有同质化性质的认同统一;在参与层中间,营造一种“集体欢腾”景象,让国内不同武术群体和外国武术友人通过武术节的类狂欢获得共同经历的情绪,获得中国武术文化的身体体验;少林武术节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是大众日常生活的添加剂,在旁观少林武术节的过程中,也对自己的社会地位进行再认识,是对美好生活不断努力的表现。2少林武术文化的生产与消费是武术管理者、参与者以及旁观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他们从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建构、武术圈子的秩序,从武术知识及学科规范以及武术与个体对社会生活的追求等等不同侧面促进少林武术文化的多样性生产以及多元化消费。3少林武术节是少林武术文化生产的一种。少林武术节平台展示不同武术文化生产的结果,其展示生产结果的过程亦是一种再生产,其促使不同层级群体积极生产具有新颖表现形式的少林武术。对于武术知识的生产与消费而言,参与到少林武术节中的知识分子既是知识生产的主体,也是知识消费的主体。4在未来少林武术文化发展过程中,可凭借少林武术文化消费分层中不同层级特征,引导少林武术文化分层消费以及分层生产,借助层级间的流动性,缓冲武术文化资源分配不均的矛盾,积极营造利于武术圈内和谐与健康发展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