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秦叙事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记》是一部体大思精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在叙事艺术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文学名著。秦作为继周之后实现天下一统的国家,司马迁对秦给予特别的关注,形成既不同于先秦其他典籍、也与《史记》其他诸侯国叙事存在诸多不同特质的叙事范式。对此,本文从都邑、秦人、战争、异兆与叙事结构等方面给予深层分析。从都邑叙事角度看,司马迁对秦地予以独特审视,其中蕴含着他的历史观与秦史观。在《史记》秦叙事中,不同时期秦都邑之迁徙,往往伴随着叙述范式的变化。“邑+地名”“居+地名/宫殿名”“都+地名”等不同叙事模式的表述,实为秦发生发展历程的缩影,内涵司马迁对秦史分期的看法。司马迁对秦都咸阳的多方位叙事,突出以咸阳为中心的基本叙事格局及权威之域的象征意义。秦汉时期关中重要的地理位置与商业发展也受到司马迁的关注,这背后反映出他的隆关中意识。以秦之帝王、臣子、女性为分类的秦人叙事也有着自身的特点。将秦人的叙事材料与《左传》《国语》《战国策》及出土文献中的相关材料进行对比,可见司马迁通过对素材的裁剪、增删和重组,建构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秦人叙事体系,其中蕴含他对秦人的评判,同时也在叙事中反观汉代人事,表现出鲜明的现实关照意识。其中,司马迁以缪公、始皇为中心的帝王叙事,与汉文帝、武帝形成对照,从而寄寓借秦讽汉的叙事目的。而秦臣作为影响秦史走向的重要群体,司马迁一方面,深入探寻秦臣这股历史分力在秦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另一方面,揭示秦帝王与秦臣之间存在的“功利型”与“忠信型”的君臣关系。此外,《史记》中虽没有专门论及秦女的篇章,相关记述看似零散,但散乱中仍呈现出应有的秩序,司马迁通过编排宣太后、秦始皇太后、巴寡妇清等叙事材料,将她们置于政治环境下审视,从而呈现秦女在秦政兴衰中所起到的作用。司马迁关于秦祭祀礼仪的叙事,不仅呈现仪式的过程,更在其中寄寓秦承周之正统、汉兴于天命的政治史观。在《六国年表》中,司马迁对襄公立国后的祭祀有“僭端见矣”的表述,表面看来,带有以儒家礼制思想审视的意味,但从深层分析来看,是司马迁以“原始察终”的思想探寻秦取代周的历史过程。而对这次祭祀,《秦本纪》《六国年表》记为祀“上帝”,《封禅书》却载为祀“白帝”,其叙事的差异反映出司马迁为“赤帝子斩白帝子”的宣汉思想寻求理论依据,从而完成汉灭秦的神化书写。在《秦始皇本纪》始皇巡游、刻石的叙事中,司马迁于刻石文本的叙事间,穿插行刺始皇、儒生讥刺始皇封禅等故事情节,进而消解刻石文本所具有的宣扬始皇政治权威的内涵。在《史记》秦战争叙事中,司马迁对不同时期的战争使用不一样的字眼,“伐”“攻”“定”“击”等不同表述,呈现出他对秦各阶段战争的不同看法。而与战争叙事紧密相关的是疆域领土的变化,疆域的拓展关联到秦称王到称帝的转变。此外,《史记》还通过斩首敌军数量之叙事,来展现秦军的残暴。而对秦战将的叙事中,司马迁独特地采用“移位叙事手法”,将汉事中不便直言的部分转而寄寓在秦叙事中。《史记》秦异兆叙事寄寓司马迁对秦兴亡的天命审视。一方面,通过对秦文公、孝公、昭王时期符瑞现象的梳理与分析,可见秦之兴起、壮大,乃受命而兴;另一方面,按照《秦本纪》与《六国年表》对灾异的记载惯例,秦厉共公至庄襄王时期,灾异主要集中在《六国年表》,相应的秦始皇时期,灾异记载理应也集中在《六国年表》,但司马迁却将灾异转移到《秦始皇本纪》,并采用“先灾后异”的书写方式,以此呈现秦政灭亡的天命谴告,符合汉“承敝易变”得“天统”的书写。《史记》秦叙事采用双重叙事结构,即以秦之兴亡为表层叙事结构,以崇儒贬法为深层叙事结构。同时,采取以汉观秦与正秦的观秦方式,将秦归入华夏一族,评价秦的历史功绩。《史记》秦叙事不仅自成体系,而且司马迁的叙事意图与立场,深刻影响到西汉乃至后世对秦的评价与定位,体现出司马迁独到的史家眼光与叙事才能,具有重要的文学与史学价值。
其他文献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而技术的发展与变革无疑是新时代媒介产品的催化剂,移动互联网与作为科技传播顶层设计的大数据技术蓬勃发展,继而催生了融媒体时代的灵魂产品——数据新闻,它让无数个镌刻着时代印记和承载着时代背景的宏大议题拥有了更加直观、灵动、深入人心、荡气回肠的表现形式,“大主题”与“微视角”并非相悖的双向命题,二者互为表里,如影随形,同时借助视频场景化的“流动式”传播,构建了独具匠心
期刊
<正>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国科普事业发展依然面临严峻挑战。科普人才是当前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科普事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发力点。科普人才作为从事科普工作并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形式,对于科普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科普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科普专业知识,还要有能够整合科普知识并通过一定的方法、手段传播给公众的能
期刊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物流企业不断壮大自身的发展规模,使得物流行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呈现出总体上升的态势,成为我国经济体系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内外部因素不断影响着物流企业的发展,使得物流企业内部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与结构单一、内容简单的传统预算管理模式相比,全面预算管理采用科学的管理模式,满足物流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其各项
期刊
<正>本刊讯(通讯员崔德超)“为每一位进校人员量体温、查验健康码,要求学生正确佩戴口罩,维持车辆及人员进出秩序,这些小事看似琐碎,但一个细微的疏忽,就有可能酿下重大隐患……”面对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的复杂严峻形势,结合干部作风大提升专项行动,大关县第一中学党员教师迅速响应,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投身到防疫工作“一线”,用他们的党性与行动践行一名党员的初心使命。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
期刊
根据对前阶段生产的铣镗床床身导轨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采取提高出炉温度、细化晶粒、合金化处理以及铸造工艺改进等措施,成功生产出各项力学性能均符合设计要求的床身铸件,其导轨硬度值不仅达到180~230 HB,而且加工前后以及薄厚断面的硬度值也相差很小。
期刊
短视频平台的出现使得社交方式和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时政新闻传播开拓出全新的传播方式,多渠道、多终端等特征逐渐凸显。主流媒体入驻新媒体平台,发布新闻类短视频,并对传播的信息内容进行议程设置,改变了传统媒体时代扁平化的信息传播模式,构建了全新的新闻传播体系,提高了公众的参与度和互动性,为时政类短视频的传播提供了新渠道。文章通过对媒体融合背景下短视频在信息传播、公众参与、传播效
期刊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机床需求紧密相关的领域将进行有规模、有深度的调整和改造。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对机床铸件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毛坯生产厂家为了保证机床铸件性能(如强度、硬度),采用降低碳、硅含量,以及在时效处理时加快冷却速度的方法,导致在生产或时效处理过程中常出现铸件变形和裂纹,
期刊
通过分析中国科普人才建设现状发现,中国科普人才队伍的总量与结构仍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科普人才管理的体制机制已不能适应形势需要。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需求,必须正确认识科普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从组织建设基础着手,加快发展科普人才教育,抢占世界高端科普发展制高点,创新区域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建设,构筑协同创新人才共同体建设,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期刊
通过调查科普人才培养与培训情况,统计分析1950~2016年出版的科普专著,在界定科普人才、科普教材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科普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需求,统计了可作为科普教材的图书的出版情况,可以看出,科普教材出版散碎是科普人才培养薄弱、科普人员培训体系缺失的直接反映。建议加强科技传播与普及学科建设,使科普人员培训常规化,用科普教材规范科普人才培养与培训,构建科普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和科普人员的培训体系,为科
期刊
<正>机床系列铸造产品中,滑枕类铸件是行业内普遍认可的难点,原因为以下4点:①产品各个面均要求加工,出现缺陷后基本无法挽救;②内腔结构复杂、外观、尺寸精度要求较高;③针对树脂砂造型技术,高温铁液进入型腔后导致大量气体爆发式散发,铸件气孔类缺陷难于攻克;④产品形状和综合成本决定,该产品无法放置大量"集渣包"等工艺措施,导致铁液中液态渣、浇注系统中杂物等进入产品导致"夹杂"类缺陷难于攻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