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分布不均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使得黄河中游径流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引起了一系列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因此,分析径流量的演变特征规律对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黄河中游干流控制水文站(头道拐、龙门、三门峡和花园口)1952-2008年年际天然径流量资料,结合三门峡-花园口区间18个气象站1961-2011年气象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R/S分析法,并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相关检验、滑动T检验、累积距平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了黄河中游径流量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得出以下主要研究成果:黄河中游干流控制水文站天然径流量有明显的减少趋势,花园口天然径流量减少趋势最为明显,其平均年线性递减率约为-4.225亿m3,干流控制水文站天然径流量总体呈相似趋势,在1964年径流量达到最大值,在2002年径流量达到最小值;根据Kendall秩次相关系数,|Z|值均超过2.32,表明径流下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观察Hurst指数,都在0.7-0.85区间,说明在未来径流量将继续延续减少的趋势。这4个主要水文站的突变时间大体表现出一致性,头道拐天然径流量的突变时间发生在1974年和1995年,龙门、三门峡和花园口天然径流量的突变时间发生在1974年和1991年。黄河中游主要水文站点之间的变化趋势大体有5a、11a、22a等3个主振荡周期。在三门峡-花园口区间近51年的研究时段中,定性地分析了气候要素降水、气温对径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