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胃癌不同阶段形、神损伤特点及其中药饮片治疗的规律。资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搜集2014年3月-2018年6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部及殷东风教授门诊以胃癌为第一诊断、来诊2次以上(含2次)的患者病例资料,多次就诊患者以离调查最近一次诊治情况列入数据库,共收集符合入组标准患者56例。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1及SPSS20.0建立数据库并统计分析其一般资料、PS评分、临床症状、西医抗肿瘤治疗情况及中药饮片使用等情况。结果:1、符合入组标准患者56例,其中住院44例,门诊12例,男性34例(60.7%),女性22例(39.3%),年龄区间:34-85岁,平均年龄64.9岁,中位年龄64岁。其中早期34例,中期22例,中期中4例仅有1个癌灶,其余18例均有2个或2个以上癌灶。分析56例患者到我院就医次数,结果为34例早期胃癌患者平均4.56(3-24)次,22例中期胃癌患者平均4.32(2-35)次;44例住院患者平均4.95(2-35)次,12例门诊患者平均2.67(2-6)次。2、西医抗肿瘤治疗情况:早期和中期正联合西医抗肿瘤治疗的患者分别有5例(14.71%)和7例(31.82%),其中早期有4例口服替吉奥,1例口服希罗达;中期有4例口服替吉奥,1例静点雷替曲塞单药,2例口服阿帕替尼靶向治疗。3、PS评分及临床症状出现频次情况:早期患者PS评分均值2.088±0.866分,中期患者PS评分均值2.727±0.550分,早期与中期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患者临床症状出现频次均值4.206±2.056次,中期患者临床症状出现频次均值8.091±2.266次,早期与中期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主要临床症状:56例胃癌患者出现症状总频次为326次,取出现总频次排前11位的症状进行分析,出现频次比例≥50%的早期症状主要有乏力、呕吐、纳差分别占比94.12%、67.65%、58.82%;中期主要有乏力、呕吐、纳差、腹胀、便秘、反酸、寐差、消瘦分别占比100%、100%、100%、90.91%、86.36%、86.36%、81.82%、50%,与早期相比,中期患者神伤程度呈显著上升趋势,显著加重的神伤表现依次有反酸、便秘、腹胀、寐差、纳差、恶心、呕吐,上升比例均超30%。5、中药饮片使用情况:56例患者均为2次以上的多次来诊患者,但本次研究只分析病例纳入当次来诊的方剂56首,涉及中药145味,总用药频次1208次。早期患者治形饮片使用15.55%、形神兼治饮片使用12.82%、治神饮片使用71.63%;中期患者治形饮片使用8.63%、形神兼治饮片使用9.89%、治神饮片使用81.48%。结论:1、与早期(无瘤)的胃癌患者相比中期(有瘤)胃癌患者的PS评分及临床症状均恶化,形、神损伤更明显。2、扶正(治神)方面均以顾护胃气的香砂六君子汤(去木香)为基础方,中期(有瘤)比早期(无瘤)加强了健脾、增加了理气用药。3、整个病程,以扶正/治神优先和以顾护胃气为主,而祛邪/治形强度与肿瘤分期反相关,呈现早期扶正和祛邪并重、中期治神多于治形,病程中有形神从绝对/接近绝对统一逐渐向相对/接近相对统一过渡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