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几年,随着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部分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选择返乡就业。高学历青年群体为什么返乡就业?他们如何返乡就业?学界对之虽有初步的探究,但多为宏观上促进该群体返乡的对策性研究,或停留在对大学生返乡意愿等主题的描述层次,较少将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探讨高学历青年返乡就业的实际行动逻辑,以及个体就业行动与宏观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
本研究从理性选择理论视角出发,聚焦于返乡就业青年中的高学历群体,运用理性选择分析框架对其返乡就业行动逻辑进行分析。在研究实施过程中,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赣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随着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部分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选择返乡就业。高学历青年群体为什么返乡就业?他们如何返乡就业?学界对之虽有初步的探究,但多为宏观上促进该群体返乡的对策性研究,或停留在对大学生返乡意愿等主题的描述层次,较少将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探讨高学历青年返乡就业的实际行动逻辑,以及个体就业行动与宏观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
本研究从理性选择理论视角出发,聚焦于返乡就业青年中的高学历群体,运用理性选择分析框架对其返乡就业行动逻辑进行分析。在研究实施过程中,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赣州市F县的返乡高学历青年进行深度访谈。
理性选择理论核心要义是从微观层面的个人行动出发,对宏观的社会系统行动予以解释,并以合理性说明行动者有目的个人行为。高学历青年选择返乡就业虽是个人行为,但也反映出宏观层面上高学历青年群体出现返乡回流的社会流动趋势。因此,本研究从高学历青年群体的返乡就业微观行动出发,得出以下结论:
高学历青年群体的返乡就业行动是一种理性行动,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该群体理性地考虑对自身目的有影响的因素,在社会制度和结构的影响下,通过控制自身的资源分布,达成返乡就业行动。
返乡高学历青年追逐的个人利益就是获得长远的发展机会、实现求职偏好、承担婚姻家庭责任、满足自身情感需求。为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返乡高学历青年通过控制自身有价值的资源,即自身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来提升个人实力,达成返乡就业行动。除资源稀缺程度外,高学历青年群体的返乡行动还受到制度因素的影响,制度因素包括国家鼓励青年基层就业的政策引导、地方政府就业优惠政策的激励和来自城市的隐性排斥、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安排,并且制度起着积极鼓励和消极限制的双重作用。面对制度和结构的鼓励与限制,返乡高学历青年寻求对己有利的就业选择,以取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宏观上则出现一定的人才回流趋势。
因此,返乡高学历群体的返乡就业,不仅是微观层面的个体行动,实际上也是在当前的社会制度与结构的影响下做出的理性选择,是返乡高学历青年个体理性与宏观层面的社会制度和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他文献
运动式治理作为政府在治理资源短缺和治理工具有限时所采取的一种治理方式在现实中运用广泛,然而也因其弊端明显而广为学界所诟病,推动运动式治理转向长效性治理成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然而我们也看到,基层政府在认识到长效性治理的重要性时却仍以运动式治理机制开启治理,在运动式治理取得显著效果后却没有持续下去而是转向长效性治理。那么,基层政府先后采取这两种治理机制进行治理的实践逻辑是什么?这即是本文的问题意识。
本文以“有效性和合法性关系”为理论视角并建立“有效—合法性”分析框架,以北
摘 要:“听写猜读法”是一种基于阅读期待的先学后导的教学方式。古诗词教学运用“听写猜读法”,即学生在阅读诗词前先听写整首诗词,通过猜测诗词内容、写作思路来猜写词语、句子,听写后根据上下语境判断字词正误,并紧扣字词揣摩诗人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意蕴,实现由“言”及“文”、“言”“意”共生的教学追求。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听写猜读法;《归园田居》;先学后导;以诗解诗 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最常
摘 要:《祝福》是经典文本,篇幅较长,内容丰厚。教学时倘若忽视教学内容整合,追求面面俱到,课堂易滑向繁杂的困境。长文短教,涉及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关乎教学策略的探求。在《祝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帮助学生构建更为有效的阅读图式,将学生置于着眼于主体的阅读过程,使他们在“摆”进文本且充分遭遇文本之后又能跳脱出篇章与文本的局限,形成对文类的共通反应。 关键词:长文短教;教学内容;《祝福》 《祝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农村工业作为我国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发展传统。自改革开放初期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农村工业获得短暂繁荣后,我国农村工业尤其是东部内陆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发展十分缓慢。而当前在脱贫攻坚背景下以扶贫车间载体,通过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和城镇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我国贫困农村地区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以扶贫车间为呈现形态的农村工业正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状态。为何脱贫攻坚背景下,我国农村工业能在市场机制不健全、产业基础薄弱、农民发展能力较弱的农村贫困地区再次焕发出发展活力?
厄立特里亚(Eritrea)己宣布残割女性生殖器和儿童婚姻非法,成为接受联合国条约和公约的众多国家之一。然而,厄立特里亚仍然是在世界上儿童婚姻率排名最高的国家(联合国人口基金,2014年,年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5年)。同时,儿童婚姻还破坏了许多婚姻法规,例如结婚年龄,并侵犯了多个子女的权利。通常,厄立特里亚的婚姻方式和合法性可归为:通过传统的婚姻,宗教婚姻和通过市政局完成的婚姻。它们三个被法律认可和接受。这项研究以结束儿童婚姻的法律和制度力量为主题,后来发现:决策者/非政府组织和当地社区对儿童的分类
21世纪之后,我国城市化进程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城市成为越来越多人居住的地方,城市空间版图不断扩大。由此,我们不禁会问到:现代城市空间形成之前,都经历过哪些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空间形态有何不同?空间形态变迁的主导力量是什么?空间形态的变迁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笔者选择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片区作为个案,通过个案访谈、参与观察和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现代城市空间生产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
本研究以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为基础,在“权力-日常生活”的分析框架下,对国博中心空间变迁的不同阶段进行分析
宗教作为现代社会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潮流中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内在和外在原因何在?这些变化是否有利于宗教的长期向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又产生了哪些矛盾?本文选取了一种极具时代特征和历史渊源的宗教形式——现代都市佛教,加以研究,以现代都市佛教的世俗化发展情况为研究主体,在多次实地考察以及大量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探讨。
首先,简要介绍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都市佛教的出现和发展,并发现了佛教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其实也伴随着世俗化。其次,从五个方面——发展理念、弘法方式、
在国家积极推动外来人口城市社会融入的相关政策背景下,加上餐饮外卖行业快速发展,造成城市中“外卖骑手”这一新型外来人口人数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外卖骑手作为城市社会结构中的重要部分,其城市社会融入却仍存在问题。一方面是外卖骑手高强度、高风险和高不稳定的工作特质,另一方面是社会制度与城市居民对骑手的限制作用,导致相较于传统外来人口有所不同的外卖骑手,陷入城市融入的尴尬境地。
本文通过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来对外卖骑手的城市社会融入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试图描述并阐释骑手在城市中的融入现状、特征及影响
本文的研究主题是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治理权威结构。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村庄治理者要具有领导能力、服务能力和公共管理的能力。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精英返乡成为村干部,承担起了村庄治理的重担。与传统的村庄干部不同,这部分乡村精英大多具有良好的知识素养与宽阔的眼界,这正是他们实现良好村治秩序的基础,有利于达致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目标。由此本文的研究对象即这部分返乡精英,将其定义为返乡服务型精英。本文的研究问题是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返乡服务型精英返乡带来村庄权威结构何种变化?
本文以乡村治理理
市场化、现代化的发展以及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得原始村落面貌不复存在。乡村在追求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导致社会结构解体,社会纽带松散,村落共同体呈衰落状态。近些年,国家、市场与社会对乡村的倾斜使得部分“中间状态”的乡村利用乡村价值促进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社会关联,形成新型的村落共同体。本文利用社会资本理论视角,将社会资本分为正式网络关系获得的社会资本以及非正式网络关系获得的社会资本。并从村落对非正式网络关系的运用以及正式网络关系的介入两个方面来分析新型村落共同体的形成路径。
研究发现市场经济的冲击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