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裸的氦星,与普通恒星相比较其内部氦丰度极高而氢含量非常少,通常被认为是中心氦核在燃烧、核外有着极其薄的氢壳层的一类天体。裸的氦星因其特殊的化学组成成分,通常认为它与贫氢的天体(比如B型亚矮星、沃尔夫-拉叶星以及I型超新星等)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对流以及对流超射对恒星的演化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在本论文中我们运用PPE(Peter P. Eggleton)恒星演化程序,主要研究了对流以及对流超射是如何影响裸的氦星结构与演化的。通过模拟对比,我们发现较大的对流超射参数值δov会使得裸的氦星有更大的对流核,即会有更多的燃料运送到热核反应区参与反应从而释放能量,裸的氦星内部核能产生率就会变大、会有更高的表面光度,进而也延长了裸的氦星在氦主序阶段的寿命;裸的氦星表面氢含量极低(并且在我们的模型内部不含氢元素),其初始演化是朝着表面有效温度升高的红端移动的,更大的对流超射值δov会导致裸的氦星有更高的表面有效温度,裸的氦星的氦主序带也会随之加宽。 其次,我们研究还发现对于质量小于0.8 M⊙的裸的氦星,由于它们的氦燃烧壳层比较薄,其演化很难进入巨星分支阶段;质量介于0.8 M⊙和1.1 M⊙之间的小质量裸的氦星,它们会演化进入巨星分支阶段并最终演变为碳氧白矮星;相对而言大质量的裸的氦星(>1.1 M⊙),则不会演化成为碳氧白矮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