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时代,网络通讯技术迅速发展。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各类网络媒体平台和网络客户端不断产生和发展,成为“互联网+”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成为网络舆情产生和传播的聚集地。网络舆情对地方政府治理有着深远影响,作为新时代提升执政能力新体现的重要抓手,应对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必答题。论文首先查阅梳理国内外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基于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三个基本理论——生命周期理论、信息生态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阐释了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四种运行机制——权威信息发布机制、舆情监控预警机制、协调沟通机制和应对处置机制。与此同时,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研究了网络舆情的匿名性、突发性、广泛性和群体影响性特点。分析了近几年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一是网络舆情载体多元化,跨平台交融传播。二是跨部门、跨领域网络舆情逐渐增多。三是民族主义、政府行为等意识形态领域的网络舆情有所增加。四是网民心态渐趋冷静和理性。结合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必要性分析,探讨了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运行机制和成效。选取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从应对态度、应对时间和应对方式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走访调研对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探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原则、主动公开原则、服务性原则和动态发布原则,并提出了优化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和建议。一是优化网络舆情应对理念,强化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二是完善具体应对措施,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三是完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体系,构建应对保障机制。四是强化网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五是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净化网络环境。本研究对于完善地方政府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借鉴,特别是对在网络舆情应对方面薄弱的县、乡镇级地方政府提供了对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