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膜肽—聚乙二醇—聚天冬氨酸—阿霉素纳米粒的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me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制备穿膜肽介导的纳米给药系统——穿膜肽-聚乙二醇-聚天冬氨酸-阿霉素纳米粒,并对其进行表征。在细胞水平及荷瘤动物上评价该纳米粒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为该纳米给药系统在耐药结肠肿瘤治疗提供研究思路。方法:通过多肽固相合成法合成N端为半胱氨酸的八聚天冬氨酸的氨基酸序列(Cys-Asps),通过二硫键与穿膜肽-聚乙二醇(TAT-PEG5000)共价偶联,得到穿膜肽-聚乙二醇-聚天冬氨酸聚合物(TAT-PEG5000-Asp8),并对其进行表征。随后将阿霉素化学偶联到穿膜肽-聚乙二醇-聚天冬氨酸上,形成了两亲性材料(TAT-PEG-Asp8-Dox),该材料在水溶液中能自组装形成纳米粒。通过荧光探针法测定该材料的临界胶束浓度,采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和电位,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及分散均匀度,荧光光度法测定载药量,并研究了该纳米粒的还原敏感性。在体内外对纳米粒进行了药效学评价,用流式细胞仪研究该纳米粒的细胞摄取率,激光共聚焦观察其在耐药细胞中的入核能力,用MTT法考察纳米粒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考察纳米粒对肿瘤细胞促凋亡作用;并在荷耐药结肠癌移植瘤的nu/nu裸小鼠动物模型上考察纳米粒的体内治疗效果。结果:合成了多功能的穿膜肽-聚乙二-醇-聚天冬氨酸-阿霉素载药材料,该材料在水溶液中能够自组装形成纳米粒。该纳米粒的粒径约为150 nm, Zeta电位为+15 mV, TEM结果显示纳米粒呈球形,且分布均匀,载药量为8.6%。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TAT修饰的纳米粒细胞摄取量升高,尤其是在结肠癌耐药细胞上,有较好的核靶向能力:MTT实验结果表明,在耐药细胞中,纳米粒能有效地抑制耐药细胞的增殖;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在荷耐药结肠癌移植瘤的nu/nu裸小鼠动物模型上,有较好的肿瘤抑制作用。结论:本研究构建了穿膜肽-聚乙二醇-聚天冬氨酸-阿霉素纳米给药系统,体内外实验均表现出较好的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效果,为结肠癌肿瘤多药耐药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其他文献
<正>股票融资是相对于银行间接融资的一种典型的直接触资方式,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近几年来,我国一些地方、部门和企业热衷于股份制,热衷于发行股票,认为这是转
凸显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分析方法的本性 ,让这一智慧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并得以深化和拓展 ,这是时代给马克思哲学提出的两大课题。完成上述课题必须做到方法论自觉 ,也必然要
目的探讨孕晚期孕妇及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 CA6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分别检测该院2013年3—11月间健康非孕妇女100例、健康
人与建筑是城市的两大核心要素,将两者紧密结合,可实现城市建筑内人的信息化与可视化,实现室内人与外部世界的人 一物互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本文提出基于 BIM的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继账项导向、制度导向之后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其理论和实务正处于探索、完善阶段。本文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归纳、总结出十大特征,
周光庆认为 ,中国经学传统中的解释空间 ,是以意义信仰为最后皈依 ,以经世致用为主要目的 ,以立足现实不断开拓为显著特征 ,经过历代哲人学者的努力开拓 ,与封建专制社会相互
本文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建国后颁布的中学文科课程标准中的"教育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梳理出教育技术70年来应用于各学科的发展轨迹。进一步对教育技术在学科课程
变形缝是指建筑设计预留的张开缝经过变形作用而形成的裂缝。建筑变形缝根据外界破坏因素的不同,把变形缝设计成三种,即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新型的建筑变形缝装置是适应
随着全国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深入,2018年开展的平桂区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以遥感技术为先导,采用人机交互式解译为主,在充分收集平桂区基础地理、地质、地质灾害等
随着移动设备的不断应用和发展,图像等可视化数据的存储需求不断增大,外包图像数据至云服务器成了一种主流的趋势。在云服务器中,图像拥有者不需要在本地存储图像资源,而用户只需要获得授权就可以很快捷的获取所需的图像资源,这给用户和图像拥有者两者之间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由于图像资源隐私泄露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安全问题同样给云服务器带来了挑战。为了保证图像的存储安全,图像资源不能直接外包给云服务器,需要将图像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