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中上游河流阶地序列及其与构造抬升的关系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rnel_gdi_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澜沧江中上游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本区域构造运动强烈,地形复杂,多发育河流阶地。而河流阶地作为一种重要的地貌面,被广泛看作是地质构造运动的一个直接证据,因此运用河流阶地资料分析区域构造演化和古气候环境变迁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并且被广泛运用在青藏高原隆升的研究中。长期以来澜沧江流域阶地由于受技术和交通不便的影响,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尤其在阶地序列和形成年代方面数据资料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区域新构造运动信息的获取。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澜沧江昌都段和竹卡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澜沧江昌都段和竹卡段阶地序列实地考察,利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方法,确定了昌都段的阶地形成年代,探讨了其阶地演化系列与构造抬升的关系。得到以下认识:(1)澜沧江竹卡段发育三级基座阶地,阶地拔河高度分别为25m、43-45m、55m,阶地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明显,砾石分选和磨圆度均较好。(2)澜沧江昌都段八级阶地中,除一级阶地为堆积阶地外,其他都是基座阶地。拔河高度分别为 8m、25-52m、52.5-55m、53-72m、104m、140m、152m、183m。(3)利用(ESR)年代学法建立了澜沧江昌都段河流阶地的年代格架,即四、五、六、七、八级阶地的年代,分别对应深海氧同位素MIS6、MIS10-8、MIS16。阶地的发育模式为在构造背景下,"冰期堆积,间冰期下切"和"冰期-间冰期转型期下切,冰期堆积"。(4)澜沧江昌都阶地受青藏高原隆升影响较大,其阶地系列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几次隆升事件关系密切,其中T8阶地的形成受控于1.2-0.6Ma的"昆-黄运动",T4阶地是150ka左右的"共和运动"的产物。T5-T7阶地受构造运动影响较大,这期运动在青藏高原研究中研究数据较少,但是在高原及其周缘地区表现明显,并多有研究。(5)根据阶地测年结果及阶地拔河高度,计算出区域隆升速率在0.31~0.42mm/a之间,在"昆仑-黄河运动"末期高原隆升速率相对较小,在0.31mm/a左右;585-359ka隆升速率逐渐升高达到0.42mm/a;随后高原隆升速率在20ka的时间内迅速下降到0.30mm/a;之后由于受到150ka左右的"共和运动"的影响,高原构造隆升剧烈,隆升速率达到0.36mm/a。总体来说藏东南昌都地区的隆升速率明显小于高原其他地区及其高原周缘地区的隆升速率。不能简单地用的河流的下切速率来衡量山体抬升。
其他文献
图片社交分享网站是用户在电脑或手机客户端上传照片、添加标题、添加照片说明、添加标签、发布、分享、评论、管理、下载及转发数字图片的媒介平台。以图片为载体和辅助手段
村庄是人类原始居住地,是人类最早出现文明的地方。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2006年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列为中国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随着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及空间分析技术的发展,定量化研究地貌发育过程已成为可能,手段日趋成熟。通过对流域地貌基本参数如流域面积、坡度、坡向、起伏比、高程差及河流纵剖面
粮食关乎国计民生,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经济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此十分关注,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
农用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对其农用地利用变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对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也是最关键的任务是在县域发展问题上。县域是城乡结合部,从行政管理层次的经济交流、科技传导、政令贯通、信息传
我国岩溶区面积344万km~2,约占国土面积的1/3,其中裸露岩溶石山区约90.7万km~2。以贵州省为核心的中国西南岩溶区,由于地质环境脆弱性大,敏感度高,面临人口超载和经济社会落后的双重压力,同时由于历史原因致使生态环境严重退化,出现了大面积基岩裸露的石漠化问题。土壤侵蚀是石漠化发生的直接原因,岩溶区土壤侵蚀的研究较为滞后。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容许侵蚀量,具体为研究岩溶区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壤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