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与葛兰西意识形态思想比较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hjx1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发展史上,列宁与葛兰西这两位来自东西方不同阵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在继承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的基础上,分别与本民族文化传统和具体国情相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又相互辉映的意识形态思想。由于民族文化传承、社会结构和革命形势的差异,列宁与葛兰西对他们意识形态思想的主旨——领导权及意识形态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不同的阐释,主要表现在对领导权的侧重点、获得的必要条件和方式、意识形态的划分标准、实施场所与载体、意识形态建构与教育主体及教育途径等方面的差异性解读。但共同的理论传承基础——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必然逻辑,又使他们表现出了明显的相同性,即都强调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性及注重领导权建设的总体性视域、解构意识形态的否定性含义、强调意识形态的能动作用、重视政党和知识分子的主导作用、强调意识形态话语表达与教育传播机构(载体)的重要作用等。列宁与葛兰西的意识形态思想都表现出了独特的创新性。列宁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他提出了科学的意识形态概念并阐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问题、将意识形态的阶级性拓展到党性原则并全面论述了意识形态灌输论;葛兰西的创新性在于他通过提出完整的国家观重构了市民社会理论并强调国家的伦理教化功能、通过强调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探讨了意识形态的微观心理运作机制、通过延展意识形态内涵指认了意识形态的宏观运作机构。他们也有各自的局限性,列宁强调的意识形态灌输,缺乏自觉因素,一般很难真正获得普通民众的自觉认同;葛兰西的意识形态思想的研究显得不连贯、不系统,许多论证还不够严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列宁与葛兰西意识形态思想的互补性也渐趋明显,即源于外部强制的硬权力与来自内在自愿的软权力的统一、政党意识形态(精英)与国家意识形态(大众)的融合。针对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列宁与葛兰西意识形态思想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主要内容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坚持前提下的创新发展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任务、实现大众的自觉认同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目标、提升教育主体的素质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要求、增强教育和传播的实效性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手段、坚持总体性与协同性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必要条件;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实现路径的启示也相应体现在五个方面: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丰富意识形态内涵、牢筑“中国梦”以推进意识形态的全民认同与共识、加强党和知识分子先进性建设以确保意识形态的方向性、注重社会组织管理并打造新型媒体以巩固意识形态阵地、实施“四个全面”以增强意识形态的解释力与凝聚力。
其他文献
艾青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国内外诗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研究他的诗歌创作艺术,对于指导当前的诗歌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用文献分析法和跨学
本研究以中医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物质代谢与中医气化的相关性,以研究老年MS阴虚血瘀的现代化机理,并探讨补肾活血法对老年MS患者血压、FG、IR、中医症候等的干预作用,以研究此法
现阶段的高职教育也在教育的大环境的不断发展,其中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现代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整个教育阶段中如何培养高职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一个挑战,其中还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扩招,我国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大学
岁月如歌8月14日发微信:请问在水稻上主防纹枯病时兼治稻瘟病(稻叶瘟),能否每亩用32.5%苯甲·嘧菌酯(含苯醚甲环唑12.5%、嘧菌酯20%)30克或30%苯甲·丙环唑30克,加10%吡唑醚
报纸
碳酸盐体系是深海沉积物、海洋贝类生物微环境以及海底热液和冷泉研究的重要内容,对研究全球碳循环和全球气候变迁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化学传感器精确地确定各无机碳种类(包括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进一步提高了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关注力度,这也使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但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已成为高校在创新创
<正>临时用地是指工程建设施工和地质勘查需要临时使用,在施工或者勘查完毕后不再需要使用的国有或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不包括临时使用建筑或者其他设施使用的土地。临时使
<正>网购(网上购物),如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热词,也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主流消费方式。媒体消息:2013年"双十一"网购单笔巨单为2050万元(天猫旗舰店售出了一枚
当前,随着高校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严峻。通过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愿和能力,能够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通过对扬州大学346名学生的调查,了解目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