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Bi57-Ag0.7无铅焊点的微观组织及服役行为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nchang5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电子工业的日益发展使得各种新型电子封装材料的开发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其中在众多的Sn基无铅焊料中,Sn-Ag-Cu三元钎料一直是代替Sn-Pb共晶焊料的主流产品之一。然而,越来越多的消费类电子产品由于其它高分子材料的存在,其封装温度通常要求低于180℃,这就使得熔点在220℃左右的SAC系合金不再适用。经过多年的发展,Sn-Bi系钎料以低廉的价格和良好的综合性能逐渐被应用于当代电子制造业,但由于Bi元素的脆性特点,焊料和焊点的可靠性经常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对新型Sn-Bi系钎料的开发是电子封装低温互连技术中的重要任务。本工作根据微量元素Ag可以降低熔点和增加韧性等自身优点,针对自制的Sn-Bi57-Ag0.7无铅焊料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分析了该钎料合金本身的组织量化和力学性能,还对其回流焊后形成的焊点在各种环境中的服役可靠性和微观形貌演变机理进行了详细阐述,对新型Sn-Bi系无铅焊料的探究和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针对不同工艺参数下Sn-Bi-Ag合金的微观形貌,本研究不仅结合多种表征技术分析了基体中β-Sn相和富Bi相的演变机理,还采用了改良的截点法来定量表征该合金自身微观组织的平均尺寸,确定了富Bi相尺寸随着冷却速率的加快而逐渐减小。此外,对合金的抗拉强度、伸长率、宏观硬度以及蠕变性能等力学测试的结果表明,冷却速率越快,焊料基体组织越均匀且细化,抗拉强度和维氏硬度就越高,其中抗拉强度从冷却速率为5℃/min时的69MPa增加至60℃/min时的78 MPa,而维氏硬度则从5℃/min时的16.73 HV增加至60℃/min时的20.28HV,但蠕变性能却由于其机制为晶界滑移主导的扩散蠕变而变差。此结论不仅弥补了 Sn-Bi系焊料中平衡或非平衡冷却条件下组织演变研究的不足,还建立了工艺参数-组织-力学性能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了评估回流焊后Sn-Bi-Ag焊点的可靠性,对其进行了常规等温老化试验(85℃)和板级跌落测试,确认焊点主要由灰色的β-Sn相、白色的富Bi相以及界面IMC所构成,个别位置还分布着少许Ag3Sn第二相颗粒。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富Bi相逐渐粗化,Cu6Sn5和Cu3Sn也分别从最初的0.92 μm和几乎不可见增加到2.45μm和1.01 μm,并与体扩散机制和奥斯瓦尔德熟化机理有关。根据跌落失效焊点的断口形貌,可得出断裂机理从回流和老化初期在基体内部发生准解理断裂转变为老化后期在Cu6Sn5/Solder界面发生脆性解理断裂的结论,表明该类焊点的性能依然有继续提升和探究的空间。尽管有许多关于Sn基无铅焊点热循环行为的研究,但相应的机理却因其复杂性而难以普适性描述,因此针对Sn-Bi-Ag焊点深入开展从-40℃到85℃温度循环0周次到1000周次的微观组织演变以及失效机理研究。发现随着温循时间的延长,片层富Bi相的平均尺寸从3.49 μm粗化至6.15 μm,而界面IMC层则从0.82 μm增厚至2.38 μm;而经历3000周次的温循后,焊点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失效阶段,早期失效阶段的表现为组织疏松,晚期失效阶段的焊点内部则可以看到贯穿整个基体的裂纹,它们都与热失配应力有着密切关系。此外,焊点温度循环后的晶粒取向与传统Sn-Bi共晶焊点不同,其中Sn晶粒和Bi晶粒均不存在择优取向,该现象是由于富Bi相附近的Ag3Sn颗粒可以有效阻碍其晶粒取向的变化,这与其它焊点相比可以减少基体中的局部各向异性。最后基于Sn-Bi系焊点的热迁移行为以及晶粒在温度梯度下的取向变化鲜有报道的现状,针对Sn-Bi-Ag焊点进行了在625℃/cm温度梯度下的热迁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温度梯度提供的热驱动力不足,无论焊点热端还是冷端附近的Sn/Bi两相占比在热迁移和刚回流后均没有显著差异,且两端的界面IMC呈对称形态,厚度(热端为2.49 μm而冷端为2.51 μm)也基本接近于相同条件下的老化样品。然而,温度梯度可以导致焊点内Bi晶粒取向从最初的无序随机取向转变为c轴与热流方向平行,但Ag3Sn颗粒却可以阻止部分位置Bi晶粒取向发生改变,从而首次揭示了温度梯度下Bi晶粒取向的转变机理。通过对Sn-Bi57-Ag0.7无铅焊料合金及其焊点的上述系统研究,相信该类钎料在未来必然会有着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自古以来,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人们遵循一定的规则进行各项活动,还有一些人来执行这些规则对活动进行约束,便产生了行政区划的雏形,并随着国家的产生而渐渐明确。中国自秦代建立统一国家便以郡县制划定了地方行政区划,延续至今已发展为城市“省”“市”“县”等地方行政区划。其中最高一级的“省域”是国家治理疆域空间的重要空间单元。建立以“省”为空间范畴来研究近代时期城市规划史的基本思路和
学位
口腔是人体微生物最丰富的部位之一,定植了大量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口腔菌群的失衡与各种口腔疾病密切相关,包括龋齿、牙周炎、口腔鳞癌等。此外,口腔微生物还可能通过消化道等途径传播至身体其他部位,促进胃癌、炎症性肠病、结直肠癌、心血管疾病、阿兹海默症等全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虽然口腔微生物在人体健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基础水平的动态演替规律尚有待探究。目前口腔微生物组的纵向队列研究有限,且绝大部分以天
学位
中国国民党建党伊始便长期在海外开展各项活动,图谋在世界各地设立由其牢固控制的党务组织。香港,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港口条件,吸引中国国民党早期布局其间,并在抗战爆发后成为中国接受国际援助的窗口之一。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趁势在港收割“民望”,意图借机深入香港社会发展,但这一动作引起了港英当局的反弹。为达成其“反共”的险恶目的,国民党选择暂时收束其对香港的野心以换取英方对其发动内战的支持。解放战争
学位
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引领下,结合我国电力发展实际,燃煤机组向着大容量超超临界机组发展,同时,大力推进新能源发电系统,由此对燃煤机组调峰调频灵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面临低负荷、变负荷工况下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挑战。深度调负荷能力是火电机组适应新形势的必然要求,但快速、深度负荷调整,会对燃煤锅炉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带来影响。通过对锅炉炉膛温度和NOx排放建立预测模型,能为火电机组快速、深度负荷
学位
电力科技研究高质量、多样化的咨询评审需求同相对滞后的科技知识管理、专家遴选方式上存在矛盾。一方面,科技创新是电力系统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双碳”背景下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给电力科技高质量创新提出了新要求,同时随着能源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电力科技研究呈现出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趋势,为科技咨询带来更加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面对电力科技咨询专家库规模的不断扩大,专家知识却没有得到有效挖掘、组织和管理,
学位
[背景和目的]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CIR)损伤是继发于缺血性脑卒中后血流恢复所致的一种严重的脑组织损伤。CIR损伤恶化了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身心伤害、也给家庭以及国家带来了沉重的治疗负担。然而,目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十分有限,亟需更多的研究去开发新的且有效的药物或干预方法。胆绿素(Biliverdin,BV)已被
学位
在淄博市周村区,周村芯子是每年元宵节期间次第举行的“扮玩”民俗活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传统。明清以来,地方绅商群体从家族经济利益出发,以神圣叙事与节庆仪式的地方公益作为动力,以与地方精英相关的历史记忆作为文化资源,建构了以芯子为表演文本的地方公共传统。这一公共传统的建构、传承以及扩展的变迁过程,呈现了国家政治与地方微政治的巧妙贯通,生动地展现了民俗文化传统与地方社会共生互构的动态过程。本文主要
学位
昆虫体内存在着多种微生物,它们与寄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关系。研究昆虫体内微生物的组成与结构,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微生物与寄主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入挖掘微生物资源以及利用微生物防控害虫。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害虫,是我国水稻上为害最严重的三种飞虱之一。灰飞虱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毒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灰飞虱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这些
学位
长期过度接触手传振动会导致手臂系统的血管、神经、肌肉和骨骼关节的损伤或失调,这些症状统称为手臂振动病。目前手臂振动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职业病,也是我国的法定职业病,但是其致病机制尚未明确,而且治疗和恢复极为困难。如何预防手臂振动病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而手臂系统的动力学研究是手传振动暴露测量、评价和风险评估的重要基础,因此,本文围绕手臂系统振动传递特性及其建模开展研究。本文以ISO 10819为基
学位
本文提出“织造空间”的概念,试图超越把“编织”仅仅视为手工技艺的惯常理解,尝试从编织的角度研究建筑形态的编织语汇,强调编织可以从广义的、跨学科的层面进行实验性的拓展研究。本文将“织造空间”作为编织与建筑形态研究的切入点,并将其置于动态、多元、跨界的开放体系之中,构建一个能对其客观分析、综合解读、实验生成的新场域。同时,以实证的态度,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对编织与建筑形态进行研究,促其生发出更富时代价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