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锦州地区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以及行为问题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为开展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锦州市城区、郊区和农村,随机选取3所有代表性的小学,每所学校1~6年级各随机抽取1个班的儿童进行健康状况的现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自行设计调查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和Rutter儿童行为量表。由学校保健医生利用家长会向家长解释问卷、量表的意义、目的、内容、要求及填写方法,家长填写完当场回收。采用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872名学龄儿童感觉统合总失调率为22.6%,轻度失调率为15.8%,重度失调率为6.8%;男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27.9%;女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17.6%不同性别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感觉统合四个类型中前庭平衡失调率为7.0%(轻度为5.2%,重度为1.8%),触觉防御失调率为4.4%(轻度为3.0%,重度为1.4%),本体感觉失调率为6.2%(轻度为4.5%,重度为1.7%)学习能力发展不足为5.0%(轻度为3.2%,重度为1.8%)。3、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为男性,独生子女,居住地在城区,父母对子女期望高,家庭氛围常有矛盾是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危险因素;而在母亲怀孕期间进行胎教,母亲文化程度高,经常进行亲子活动与交流是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保护因素。4、872名7~12岁学龄儿童中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0.1%。其中男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5.1%,女童为15.4%,且男童和女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有行为问题的儿童中77.8%的儿童伴有感觉统合失调,而无行为问题的儿童中,8.7%的儿童伴有感觉统合失调,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在有行为问题儿童中,A型行为检出率为8.8%,N型行为检出率为8.7%,M型行为检出率为2.5%。各型行为问题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率均明显高于无行为问题儿童(P<0.01)。结论1、锦州地区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较高,有必要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广泛的重视。2、儿童为男性,独生子女,居住地在城区,父母对子女期望高,家庭氛围常有矛盾会使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的危险性增加;而在母亲怀孕期间进行胎教,母亲文化程度高,经常进行亲子活动与交流能够预防和减少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3、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行为相关问题之间关系密切。普及感觉统合失调相关知识,有助于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