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家庭剧中的三角欲望僵局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cui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利用法国哲学家基拉尔的理论,探讨曹禺三部家庭剧(《雷雨》、《原野》和《北京人》)中的三角关系,以此加深对于曹禺家庭剧的认识和理解。   基拉尔认为,本体病患者的欲望都是借自他者,把看似自主的他者奉为介体,摹仿介体的欲望,与介体争夺被介体磁化变形的客体,试图通过占有“美好"的客体来改变自己空虚的存在。只有一部分文学作品真实地呈现了这种三角欲望模式。   在曹禺的这三部家庭剧中,存在三种共同的关系模式。   一是婆媳三角关系。《北京人》中的曾思懿身上体现了与过去的婆婆组成的隐三角和与现在的媳妇组成的显三角的综合,但是在新三角的组成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婆媳间的旧三角此时不再是媳妇的唯一选择,族外中介的魅力远远超过了族内中介,瑞贞最终选择了出走。《原野》中的金子被强行推入了焦母的三角模式中,摹仿焦母对焦大星的占有欲,与介体争夺本无多大实际价值的客体。《雷雨》中繁漪和四凤之间的争夺变相反映了婆媳三角中母子情欲的关系。   二是父子三角关系。《雷雨》中的周萍经历了将父亲从内中介转为外中介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被占有的客体即繁漪已被证实是无法改变主体存在,所以遭到周萍的抛弃。《原野》和《北京人》无法形成父子三角关系,因为《原野》中的焦母不过是另一个“父亲”,而《北京人》中的“父亲”已被新世界遗弃,不再具有“高明”的诱惑力。   三是情爱三角关系。《原野》中的金子体现了与情人间的欲望拉锯,以卖弄风情的手段获得对自身的欲望。《雷雨》中繁漪的失败在于从冷漠的主人跌落至苦苦哀求的奴隶,周萍对四凤的感情也带有客体变形的因素。《北京人》中的情爱非常清淡,曾思懿与愫方的竞争不过是徒劳的争夺,愫方与曾文清之间也不过是虚假的精神恋爱。   这些三角欲望的突破是艰难的。曹禺给出的现实出路其实无法解决人的欲望问题。众多人物以死来求一个解脱。曹禺塑造的最大的介体是原始人,它的“迟钝"使其无所依傍,不受欲望之苦。   曹禺童年时在家中所受的压抑使其形成了“压抑——反抗——憧憬”的心理结构,但他压抑后的情感郁结使其成为情绪的俘虏,无法脱离欲望的纠缠,无法带领人物完成“伟大的转变”。不过,也正是因为他对于人性复杂性的亲身体验和出色描绘,他的作品才具有了长盛不衰的魅力。
其他文献
为获得气吸式西洋参排种器的设计参数,以威海文登地区普遍种植的西洋参种子为研究对象,对已催芽和未催芽西洋参种子的三轴几何尺寸、 千粒质量、 休止角和滑动摩擦角进行试验
2020年6月30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中国退耕还林还草二十年 ( 1999—2019 )》 白皮书, 20年来我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0.34 亿hm2 , 成林面积占全球同期增绿面积的4%以上.按
期刊
翁方纲乃清代著名学者,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人,生于雍正十一年(1733)卒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翁方纲一生精心汲古,博闻强识,法式善《梧门诗话》卷三云:“予于并
学位
近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出台《关于鼓励受益农民 (主体) 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意见》, 引导和鼓励受益农民 (主体)通过投工投劳积极参与农田建设, 把受益农民(主
期刊
“如今的永兴村巷道宽、路灯亮、群众乐,家家户户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瓦房……”。群众的心是一杆秤,余丁乡永兴村的群众打心眼里感激村党总 “Today Yongxing village road
设计了一种手提式大豆播种器,阐述其结构及工作原理,制造样机并进行小区播种试验.结果表明,该播种器具有操作便捷、 播种量均匀、 播种深度一致及作业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小
弗拉基米尔·谢苗诺维奇·马卡宁于一九三七年出生于苏联奥伦堡州奥尔斯克市的一个工程师家庭,是当代俄罗斯文坛最具实力和声望的作家之一,曾接连获得俄语布克奖、普希金文学
乡村振兴从乡村地方农产品入手,是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保证.以安康狮头柑产业发展为例,分别从狮头柑主要产地的现状、 产量、 收入、 销售范围及销售方式等进行调查与分析,针
化肥是植物生长所需营养的重要来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施用化肥是获得作物高产的重要条件.通过调研阜阳市主要农作物的施肥量及化肥资源在各类农作物上的分配,得出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