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局地气候分区方法的苏州市城市热环境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_shui_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s,LCZ)体系,利用Landsat影像创建了苏州地区2017年的LCZ分类。在此基础上,分别使用站点观测法和数值模拟法从LCZ地块尺度对昆山市和苏州市的城市热环境进行了研究。通过将WRF模式中下垫面资料替换为内置的MODIS下垫面以及2009年LCZ下垫面,阐释了城市化发展对苏州市热环境的影响。选择有利于热量输送的天气条件,通过将常州、无锡等城市下垫面替换为农田研究了上游城市对苏州市的输送作用。最后,从建筑和空调系统出发,研究了四种不同缓解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在夏季,中国东部地区臭氧污染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和动植物。2015至2018年,中国东部大部分城市出现了臭氧浓度超过280μg m~(-3)的臭氧污染事件。本文采用中国大气环境监测网提供的逐小时臭氧观测数据,提取出中国东部日最大8小时臭氧平均浓度,结合多种来源的气象资料研究气象条件对中国东部夏季臭氧的影响,并采用模式预估气象数据集,对其进行了预估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1)近年来,地面臭氧污染逐年增
学位
利用从AERONET(Aerosol Robotic Network)level 2.0数据集中获得的1020 nm处微粒线性退偏比(PLDR)与单次散射反照率(SSA),在全球52个站点中对气溶胶进行识别得到四类基本气溶胶,研究其时空分布,四类气溶胶对应的辐射强迫性质,并与VIIRS(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深蓝卫星产品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由沙尘与沙尘主导型气溶胶、污染主导型混合气溶胶产生的净辐射
学位
波浪是浅水湖泊(尤其是近岸底泥集中区)沉积物再悬浮的主要动力因子。太湖是典型的大型浅水湖泊,本文以太湖近岸区波浪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特征及其演变规律,为揭示太湖蓝藻水华暴发机制和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提供帮助。太湖近岸波浪包含风浪与涌浪,它们的形成机制、外部特征、生态效应均有明显差异。本文基于2018年春、夏、秋三季的太湖近岸波浪及风场资料,利用基于二维方向谱的风涌分离算法(2D分离法),实现太湖近岸波浪
学位
气象和气溶胶在大气中相互影响,二者存在密切联系,并且随着冬季污染减排力度的不断加强和冬季极端污染事件的减少,秋季大气污染事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国地区气象和气溶胶模式研究,本文使用大气研究和预报(WRF)模型与在线化学模式(WRF-Chem)以及格点统计差值(GSI)三维变分(3DVAR)同化(DA)系统,选取一次中国秋季污染过程,开展了以下研究内容:(1)使用WRF-Chem v3
学位
随着城市地区的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不断向外扩展,导致城市区域空间格局以及下垫面属性的改变,从而产生城市热岛现象,其増温效应导致城市出现极端高温天气的概率与频次增加,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如何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一直是城市气象研究的热点问题。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热环境,提升人体舒适度,并减少建筑能耗。本文利用数值模式WRFV3.9耦合单层城市冠层模型UC
学位
“十四五”规划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作为大气O_3的重要前体物,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针对南京工业区大气VOCs进行连续观测,了解其污染特征及其污染来源。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系数(MIR)估算O_3生成潜势,利用气溶胶生成系数(FAC)和SOAP因子法估算SOA(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潜势。南京工业区TVOCs(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其各组分均呈秋冬高,春夏低
学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提速,发达国家历经百余年的空气污染问题,二三十年内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频繁发生,空气质量状况令人担忧。细颗粒物(fine particle,PM_(2.5))是我国当前首要大气污染物,也是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瓶颈,但PM_(2.5)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其中燃煤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目前,对于燃煤源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煤炭燃烧排放颗粒物的组分和排放因子等方面,鲜有研究它
学位
近几年,汾渭平原城市群成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PM_(2.5)的积累过程对重污染天气的发生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对积累过程的研究较少,仅有的研究也只着眼于重污染天气的积累过程,无法衡量地区长期积累水平,因此分析汾渭平原的大气污染特征,量化汾渭平原PM_(2.5)的积累水平对科学有效地制定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全面改善区域空气质量、促进汾渭平原协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从污染物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