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饲料维生素C对黑鲷幼鱼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鱼体组织常规营养组成、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血液指标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以确定黑鲷幼鱼对饲料维生素C的适宜需求量,饲料维生素C作为免疫刺激剂的可能性,为黑鲷幼鱼健康养殖提供参考依据。
试验选取来自同一批次、体质健康的黑鲷幼鱼,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初始均重为8.82±0.02g。试验所用7组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水平分别为0、12、24、48、96、192、2000mg/kg。饲养试验周期为56天,饲养试验结束后采样进行相关指标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维生素C添加水平的升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逐渐升高(P<0.05),达到最大值后,饲料维生素C水平继续升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明显变化,且2000mg/kg组对生长没有阻碍作用。饲料维生素C添加水平对黑鲷幼鱼肝体指数、肥满度和腹脂率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也随饲料维生素C水平增加而升高,达到最大之后,不再有显著变化。
饲料维生素C对黑鲷幼鱼的全鱼、肌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以及组织胶原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即各组全鱼和肌肉中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各组的胶原蛋白含量也无显著差异(P>0.05)。体组织胶原蛋白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鳞片>皮肤>肌肉>骨。随着饲料维生素C水平的升高,组织维生素C的积累量逐渐升高(P<0.05),各组织积累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肝>脑>肌肉>鳃。
饲料维生素C可以提高黑鲷幼鱼的抗氧化性能。饲料维生素C能提高血清SOD、CAT、GSH-PX活性(P<0.05),其中T6组显著高于其它各组,对照组血清MDA含量则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对照组肝脏SOD活性显著低于试验组(P<0.05),而各组肝脏CAT、GSH-PX、MDA无显著差异(P>0.05)。
饲料维生素C对黑鲷幼鱼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T4组白细胞数目有显著影响(P<0.05)。各组红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T4组白细胞数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它试验组白细胞数目也比对照组数目少,但无差异显著(P>0.05)。
饲料维生素C可以提高黑鲷幼鱼的抗病力和免疫功能(P<0.05)。各组白蛋白、总蛋白、溶菌酶差异不明显(P>0.05),但饲料维生素C能显著提高血清补体C3和免疫球蛋白M的含量(P<0.05),同时随着饲料维生素C水平的升高逐渐升高,后四组显著高于前两组(P<0.05)。攻毒后,对照组白细胞数目显著低于试验组(P<0.05),补体C3和免疫球蛋白M(Ig M)含量较攻毒前有显著提高(P<0.05),并且后四组显著高于前两组(P<0.05)。
以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黑鲷幼鱼对饲料维生素C的最适需求量为24.26mg/kg;以饲料效率为评价指标,黑鲷幼鱼对饲料维生素C的最适需求量为24.10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