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格雷厄姆·格林是英国现代主义文学高峰过后的第一批重要作家之一。“格林之原”是格林在其小说中建构的一个多维的、想象的、具有隐喻意义的空间,是其作品的多重文化意蕴的表征。从格林的知识分子立场出发,通过文化视角来研究格林的小说,有助于揭示其小说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而廓清格林小说世界的独特之处及其在战后英国文学多元化建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格林的创作是一种跨地域写作,他所建构的“格林之原”具有内涵丰富的文化表征。格林一生漂泊不定,足迹遍及五大洲。他早期的旅行出于一种逃避欧洲文明中心的文化诉求,而后期的旅行主要是为了近距离地观察和了解现代世界复杂的地缘政治景观。“格林之原”既是指客观人文地理景观,也是指人的精神图景和社会政治图景。因此,探讨格林小说所建构的地理空间、精神空间和政治空间,对深入理解格林小说的文化意蕴具有特殊意义。在格林的小说中,地理空间有着涉及现代城市与乡村、国内与国外文化的宽广内涵。格林早期小说创作多以英国城市为背景,描绘出一幅现代城市的荒原图景。现代城市滋生了暴力与罪恶,战时城市废墟幻化成恐怖的幽闭空间。郊区的发展带来了大众文化的兴盛,同时也加重了知识分子与大众的疏离感。这也就意味着格林在创作“格林之原”的城市空间时,把人的价值与生活环境联系了起来,从而赋予小说独特的文化内涵。格林后期小说多以异域他乡为背景。不论是非洲的塞拉利昂、刚果,还是美洲的墨西哥,抑或是战火延绵的越南,这些异域空间在格林笔下都变成了欧洲都市荒原的延展。非洲无法治愈现代人的精神创伤,也无从挽救欧洲文明;墨西哥遭受阉割的社会精神状态象征着失落了的人性本真;而越南东方风情的神秘面纱后面则是一个阴郁、恐怖的乱世图景。这幅纵横交错的认知地图实现了现代地理空间与20世纪西方文化之间的相互烛照。格林小说中精神空间的内涵更为丰富。“格林之原”不仅仅是一个地理空间,它还包括内在景观,即人物内心世界的隐喻空间,涉及现代人的信仰与道德、异化与孤苦等内在性投射。格林在小说中建构了宗教信仰这一维度的空间,并在大众文化体系的参照中对人物的信仰世界进行剖析。格林小说中的人物往往处于逃亡、追捕的过程中或处于放逐异乡的境遇中,外部力量对个体空间的挤压让人感到无处可逃,由此产生了深深的幽闭恐惧。不断的空间变迁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无所适从,缺乏家园感和归属感。身处英国城市,现代人却发现记忆中的理想家园已经无迹可寻;身处异乡的人虽然眷恋故土,然而家园已经无以返回;试图在异乡重建家园的理想也随之幻灭;最终,家园以异化的形式出现在小说中,象征着现代人业已逝去的精神家园。格林小说中的政治空间同样涵纳了作家的许多深刻而郑重的思考。格林注重表现政治空间及政治空间隐喻背后的文化、历史、意识形态和权力等多层次的逻辑关系。他通过透视欧洲的社会阶层空间,着重观察与描述边缘化的人物与社会统治势力之间的关系及其互动。格林对第三世界地缘政治形态的描绘渗透着强烈的价值判断和个人感受。小说中“私人生活场景”与“政治生活场景”并置,架构起一幅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图谱,形成一种异质空间的政治隐喻,反映了政治语境下现代人的焦虑不安与道德挣扎,渗透着作家对政治与人性、忠诚与背叛、个人主义与民族主义等问题的严肃思考。可以说,格林正是以一个西方知识分子的立场去理解和表现人性与政治的冲突,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格林真挚的人文主义关怀。格林在其小说中建构了一个独特的“格林之原”。它是一个多层次的、多维的文学想象空间和隐喻空间,既包括人文地理空间,也包括人的精神空间和社会政治空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格林之原”呈现为一幅反映20世纪人类境遇和精神世界的文化景观,表达了作家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以及西方文明的现状与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