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医疗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加快医疗改革,我国出台了带量采购、控制药占比、消除药品加成、控制医保费用等政策,这些政策对处方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在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经济的影响下,政府部门出台了“两票制”政策,直接影响了国内医药流通板块,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医药行业将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我国医药产业必将走进“寒冬”。高风险、高投入是医药行业的突出特点,少数医药上市企业采取很多不正当的措施美化财务报表,甚至做出了财务舞弊的行为,虽然有利于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但是却增加了经营风险,特别是近两年,2018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长生生物“毒疫苗”事件,康美药业财务舞弊金额刷新了证券市场高度,辅仁药业16亿现金造假案。各种上市医药企业造假屡禁不止。本文运用案例研究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内部监督、信息沟通五个角度分析我国上市医药企业财务舞弊现象,同时对我国医药行业财务舞弊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从中不难发现我国医药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中潜在着一定的舞弊现象,集中在货币资产、成本、收入、存货等风险较高的项目上,常用手段包括:虚增收入、虚增利润、货币资金造假、生物资产计量、关联方交易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最后以康美药业案为例,分析了造假手段与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针对性措施,完善医药企业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水平时需要注意优化股权结构,防止“一股独大”,优化公司管理架构,引进职业经理人,采用“二元化”领导结构,相互制约,增强第三方机构监督检查力度,充分利用第三方力量,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国家需要加大对财务舞弊等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出台相应法律,让企业不能舞弊,不想舞弊。不仅提高上市医药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控制水平,还维护了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措施加强对上市医药企业的监管,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健康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