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话语分析等理论为依托,从词汇、句子和语篇等层面系统分析了布什总统就职演说,以期通过个案分析,找出政治演讲语篇中实现人际功能的各种语言手段。近年来,对某一特定语篇的人际意义研究似乎成为语言学术界的一种潮流。如Sultan对医生诊断报告的人际意义研究;李战子对个人自传中实现人际意义手段的论述;以及其他学者对书评、偏见话语、文学作品、电视广告等语篇的人际意义的探究等。1983年,Huble和Axel发表著作《Under Statements and Hedges in English》。同年Pateman和Trevor著书《How is Understanding an Advertisement Possible?》。2000年,Fuertes,Olivera,Pedro.A.等一些学者发表了一篇题为《Persuasion and Advertising English》的文章。尽管这些文章没有专门针对政治语篇.但他们的研究成果对我们对政治语篇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视角和经验。根据韩礼德的观点,语言系统中有三个用于表示功能意义的纯理功能(metafunction) ,其之一就是人际功能.即人们在日常交际中语言对建立并维持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韩礼德认为在语言交际中说话者不仅表达自己的观点即表达说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他对事物的推断等人际功能之外,还影响听话者的态度或行为,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韩礼德主要从语气、情态和声调对语言的人际功能进行研究,他的整个语法系统结构严密、语言精确。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在话语层面上实现人际功能的手段广泛而多样地存在着,因此本文试图把人际功能的研究扩展到韩礼德的理论框架之外,在政治语篇中探讨实现语言人际功能的多种手段。通过研究发现,人称代词、情态动词、时态、非陈述结构、祈使结构和主位推进模式等对在此类语篇中实现各种人际功能起了主要作用。它们不仅能实现维护说话者地位、吸引听众并与其建立良好关系等常规人际功能,还能充分体现政治演讲语篇中特有的人际功能,如反映该语篇中说话者的多重目的,揭示说话者在树立权威的同时,又要尽量与听众拉近距离的矛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