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正逐年升高,血管狭窄类疾病威胁着人类健康。支架植入术作为微创手术,是治疗血管狭窄的有效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植入支架后常常会发生再次狭窄,通常与支架的力学性能有关,设计和制备新型的血管支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目前由于支架种类繁多,差异性大,对支架的力学性能表征尚无统一标准,对新型支架的力学性能表征也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采用纺织微成型技术,制备出机械性能优良的新型覆膜支架,来减少狭窄的发生。涤纶和镍钛合金丝共同编织管状结构,制备新型的一体化人工血管覆膜支架。充分利用编织结构灵活性高的特点,使支架具有较好的纵向柔顺性,更易贴合宿主血管的解剖结构,不易损伤血管内膜导致组织增生。且新型的编织结构中,涤纶的存在可有效减少镍钛合金丝的相对滑移,从而提供较好的径向支撑力。本课题主要包括新型一体化编织型血管支架的设计制备和力学性能表征两部分。在设计制备方面,首先探索以采用两种异质材料(涤纶纱线和镍钛合金圆丝)组成管状结构的可行性,确定了镍钛合金丝先热定型后编织的制备方法。在此基础上,探索镍钛合金丝热定型方案,研究最佳的热定型温度和时间参数,使镍钛合金丝定型效果良好且具有良好的超弹性,满足编织血管覆膜支架的要求。通过改变镍钛合金丝的数量和在编织机上的分布,成功制备四种不同结构的一体化血管支架。在力学性能表征方面,采用多种方法对四种新型一体化血管支架进行体外力学性能测表征,包括可压缩性、径向支撑性能、弯曲性能和扭转性能。通过轴向拉伸测试可压缩性,四种支架均具有较好的可压缩性和压缩回复性能。通过平面压缩法测试径向支撑性能,其中小节距同向螺旋平行分布血管覆膜支架(A2)具有较高压缩强力,应力松弛率小,弹性回复率高,显示其具有最好的径向支撑性能。在弯曲性能和扭转性能测试中,四种一体化编织型血管支架均显示出较低的回复力,不易损伤血管,且能保持血管支架管腔通畅。综合对新型一体化编织型血管支架的制备方法和性能表征的研究,编织技术制备一体化血管支架具有可行性。通过力学性能评价,更进一步对一体化编织型血管支架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为一体化编织型血管支架的制备技术和进一步的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