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转动地震动的曲面拟合法及结构多维响应分析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动是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引起地面具有时空特性的运动,其空间特性表现为地震动在地面不同点位不同方向上的运动存在差异,延伸到地震工程领域即为地震激励的多点多维性。受限于相关理论和观测技术的滞后,地震动转动分量的研究进展缓慢,在结构抗震设计和验算中,对地震激励多点多维性的考量几乎都停留在平动分量层面。而地震学研究已证实转动分量的存在,且大量震害调查与模拟计算也表明其会对某些类型的结构,如高耸建筑,大跨空间建筑和对高频振动敏感的核电站等造成显著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索地震这一自然灾害,转动分量须得到相应重视与研究,从而在实际工程中提高摩天大楼、大型输电塔、跨海桥梁和核电站等生命线工程的抗震安全性。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对目前国内外地震动转动分量及结构多维地震动力响应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主要总结了三方面内容:估算转动分量的各类方法、转动观测技术的新进展及转动分量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从中归纳出该领域目前存在的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可用于实际工程的转动分量获取和平动与转动共同作用下结构响应特点。(2)基于密集台阵观测的平动位移场,提出曲面拟合法(Surface Fitting Method,SFM),对SFM原理进行了阐释并介绍了推导过程,该法可提取台阵范围内任意点上、围绕任意一对相互垂直方向的摇摆分量,以及一个场地内一致的扭转分量。利用SFM从一个软土场地和一个岩石场地提取了相应的三维转动分量,并与实测转动分量和Geodetic Method(GM,最常用的密集台阵转动提取方法)转动分量,进行了全方位的对比分析,确认了 SFM可提取在时域和频域均更接近实际观测的转动分量。(3)在数据预处理阶段,提出了一种针对密集台阵地震观测的双重检查方法。通过定义归一化均方根速度这一参数,对数据的均一性和适用性进行了校核,识别出几个观测显著高于或低于整体趋势、存在异常突变的台站。同时通过拟合误差分析,确定本研究中的软土场地和岩石场地在地震时的变形是接近于抛物面的。(4)基于SFM转动分量,实现了对高耸结构(以输电塔为例)的多维地震激励时程分析和对空间结构(以大连国际会议中心为例)的多点多维地震激励时程分析。对于前者,发现摇摆分量对输电塔顶部位移影响显著,扭转分量对基础扭矩和倾覆弯矩影响显著,塔头与塔身转换处的杆件内力因摇摆和扭转均出现大幅增大。对于传统上认为仅对摇摆分量敏感的高耸结构,其抗震分析中需将摇摆分量和扭转分量同时纳入考虑。对于大跨空间结构,激励的多点性和多维性都不同程度的引起了结构不同部位整体扭转的增加,基础的倾覆弯矩也出现增大并伴随着基础支撑柱的内力的向结构外侧的重分布现象。发现存在一种现象:一致输入时,转动分量对结构影响小,多点输入时,转动分量对结构响应的影响显著,说明对于大跨空间结构,地震输入的多点性和多维性是联系在一起的,对于这类结构抗震分析中需同时考虑激励的多点性和多维性。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制备近红外响应的混合价态铂纳米颗粒,评估其体内外抗菌效果,探讨其抗菌机制。材料与方法:通过氯铂酸诱导聚丙烯酸-b-聚丙基丙烯酰胺-b-聚丙烯酸(p AA100-b-p NIPAM200-b-p AA100,PNA)配位交联形成Pt(IV)纳米凝胶,该凝胶通过引入Na BH4,使未配位的Pt4+离子还原为Pt0原子核,而配位的Pt4+离子由于配体的保护作用而还原成为Pt2+离子壳。通过亲金
目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空气污染物中的细颗粒物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正相关。本文研究细碳颗粒物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MWCNTs)吸入暴露能否通过改变小鼠肠道微生物群以及肺和结肠巨噬细胞表型,从而加剧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诱导的小鼠心脏毒性。本文阐明细碳颗粒物吸入暴露诱导心脏毒性作用的新机制,并试图为防治PM2.5诱
信息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安全事关国家稳定发展大局。作为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隐写与隐写分析受到的关注与日俱增。隐写能够保障信息的可靠传输,然而其非法应用又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隐写分析是隐写的对抗技术,它可以有效识别隐写行为,对于加强信息监管、获取有价值情报、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实际意义。隐写与隐写分析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为了全方位地保障信息安全,迫切需要研究并创新隐写与隐写分析两方面的
先天缺牙是人类最常见的发育异常之一,根据缺牙数目可分为三类:Hypodontia即少数牙缺失,指除第三磨牙外,少于六颗牙齿的缺失;Oligodontia即多数牙缺失,指除第三磨牙外,六颗或六颗以上牙齿的缺失;完全缺牙属于无牙症(Anodontia)。根据临床表现,先天缺牙可分为非综合征型(单纯型)和综合征型,非综合征型先天缺牙最常见,表现为单纯的牙缺失;而综合征型先天缺牙的特征是除了牙缺失之外,还
复合材料结构在复杂工况下,几何非线性与材料非线性并存、多物理场相耦合、宏微观交互作用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结构行为难以准确预测,且目前尚未有完善的宏微观材料与结构一体化仿真方案。针对上述问题,发展宏微观协同的计算均匀化方法,进而探究材料与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对于准确预测复合材料结构的力学行为并探索具有变革性的高性能复合材料结构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面向复合材料结构的宏微观一体化分析存在如下困难:(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包括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中国的北斗(BDS)、以及欧盟的Galileo系统。随着GPS和GLONASS的现代化以及BDS和Galileo的快速发展,新一代GNSS卫星均可以播发至少三种频率的卫星信号,多频多系统的发展为GNSS精密数据处理算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研究表明高精度的电离
复合材料液体模塑成型工艺(Liquid Composite Molding,LCM)是最为常用的复合材料制造工艺之一。相较于颗粒增强材料和短纤维增强材料而言,编织型纤维增强材料具有极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LCM工艺中进行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制造。尽管该类工艺已发展近数十年,技术流程也经历过不断优化,然而其中某些制造缺陷问题至今无法解决。其根本原因在于,纤维织物存在特殊的微细观双尺度结构,给
城市热岛效应(Urban heat island effect,UHI effect)是指城区温度通常高于郊区温度的一种现象,是城市化进程对环境改变最直观的体现之一。通过卫星热红外(Thermal infrared,TIR)数据获取的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s,LSTs)是了解地表能量通量、全球环境变化、城市气候、陆-气相互作用、城市热环境和热异常的关键指标。近年
加筋结构是如运载火箭等航天装备主承力部件中的主要结构形式,其加筋特征可以显著的提升承力薄壳或壁板的抗弯刚度,避免结构过早的发生屈曲失稳变形,从而有效增强结构在轴压载荷下的承载能力。随着未来航天装备结构大型化、承载重型化的发展趋势,主承力部件的径厚比逐渐增加,为其稳定性承载设计带来困难。而在服役环境更为复杂严酷的同时,承力部件的轻量化需求也跨越式提升。因此,开展加筋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研究并获得创新的筋
长期以来,城市空间扩张刺激了世界范围内土地利用结构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又加剧了大规模且不受控制的增长,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挑战。但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在相对较长的时期内,缺乏对不同城市空间扩张之间的详细比较研究,而且大多限于单个和大型城市。另外,现有有关城市化的基本思想主要是基于在大城市开展的一些研究。因此,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基于多时相卫星遥感数据和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对多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