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生态景观林的概念提出时间很短,且至今没有通用的定义。通过查阅文献,对风景林、生态风景林以及生态景观林概念、内涵进行了分析对比,认为生态景观林是以景观效果为主,兼顾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景观林的概念提出时间很短,且至今没有通用的定义。通过查阅文献,对风景林、生态风景林以及生态景观林概念、内涵进行了分析对比,认为生态景观林是以景观效果为主,兼顾生态功效,重点考虑欣赏功能的一类森林。其将成为重要的景观资源和生态屏障,在建设生态文明发挥独特作用。但是,目前国内的生态景观林结构单一、林分密度偏大、景观效果差,而相关的抚育技术处于探索阶段。梧桐山风景区是深圳市唯一的国家级自然风景区,森林覆盖率达到88.6%,广饶的森林植被构成深圳重要的生态屏障,被誉为深圳的绿肺。此外,作为深圳市城区的背景森林,梧桐山风景区生态景观林的景观效果直接影响深圳市容。梧桐山虽然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特别表现在一些植物如毛棉杜鹃(Rhododendron moulmainense Hook.f.)等乡土景观植物,景观独特,其树形优美,花色艳丽,是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的乡土树种,但是自然分布较为分散,自然竞争激烈,景观效果不突出。自2006年起,梧桐山管理处针对景区内的生态景观林进行了间伐、修剪、施肥、人工辅助幼苗更新、除草除灌割藤等一系列的抚育措施,目前在万花屏、小梧桐等地区生态景观林的景观效果十分显著。通过档案查阅、实地踏勘,总结梧桐山管理处的抚育措施,对今后的抚育工作做出理论上的指导。通过对不同上层乔木密度、毛棉杜鹃密度、修剪强度、施肥等处理下的标准地进行调查,对标准地内的毛棉杜鹃的树高、胸径、树冠、景观评价等对比分析,得到最佳的抚育技术指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当上层乔木200~300株/hm~2,毛棉杜鹃个体生长最佳,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密度上层乔木的毛棉杜鹃群落进行景观评价,当上层乔木200~300株/hm~2群落景观效果高于其他密度;当毛棉杜鹃密度越小时,其种内竞争越小,毛棉杜鹃有充足的生长空间,同时通过树冠系数法得到现今万花屏地区毛棉杜鹃密度不得低于437株/hm~2,小梧桐地区不得低于733株/hm~2;通过调查发现,上层乔木冠幅X与净空高Y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即当Y=0.4794X-0.1432;经过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其林分状况得到改善,林下光照条件显著增强。通过对比试验,当林分郁闭度在0.7~0.8时,毛棉杜鹃幼苗可以得到充足的光照,树势逐渐得到恢复,幼苗生长迅速;施肥后的毛棉杜鹃生长状况明显比不施肥的好。本研究成果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期梧桐山毛棉杜鹃生态景观林的抚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并为今后的其他生态景观林营建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形状记忆聚合物(SMP)由于质轻价廉,可加工性和生物相容性好,被广泛应用在包装、生物医疗等领域。等规聚丙烯(iPP)作为应用最广泛的通用高分子材料之一,其在形状记忆方面的应用也
对台风中闪电活动规律的进一步认识,有助于人们发掘其在台风预警工作的潜在价值。本文利用2011~2018年WWLLN闪电资料,结合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资料,对西北太平洋台风演变过
环渤海地区位于中国华北、东北、西北三大区域结合部,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和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最具综合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经济增长地区之一
遥感图像目标检测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传统的遥感图像目标检测算法特征提取能力弱、泛化能力差等弊端,而卷积神经网络算法解决了传统方法适应性不高、提取特征鲁棒性差等缺点,并在许多实际的目标检测问题中取得了良好效果。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算法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卷积神经网络,兼顾了检测精度和检测速度,本文选用SSD算法进行
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润滑材料将面临在更为复杂且严苛的环境(如水环境、海洋环境、高温环境和高真空环境等)中服役,而传统的润滑材料将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因此,开发兼具热力学稳定性、强抗氧化性、强化学惰性及高熔点等特性的新型润滑材料迫在眉睫,已成为本领域的研究重点。面对各种严苛环境,通过薄膜技术在基体表面沉积固体润滑涂层,以改善基体的表面状态降低摩擦系数,增强耐磨损性能,从而实现基材的长时稳定运行
遥感技术是借助电子学探测仪器从远距离把目标物以电磁波信号形式记录下来,然后通过计算机视觉等技术获取遥感图像中有价值信息的一种综合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地质、水文、环保、农业、气象、军事、林业等领域,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航空航天和卫星技术飞速发展,所采集到的遥感图像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遥感图像的分辨率也不断提高,如何准确、快速地提取出遥感图像中的有用信息已经成为该领域内的研究热
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对我国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地震勘探作为探明地下信息的手段被广泛使用,地震勘探的场景从早期的平原地区逐渐向林地、沙漠等复杂地质条件地区迁移。沙漠地区地震勘探数据常伴有大量的随机噪声,由自然噪声、人文噪声等叠加得到,其特性复杂,具有非平稳、非高斯、非均匀的特性,是一种噪声频率和信号频率接近的低频色噪声。传统地震勘探噪声压制方法很难满足去噪要求。为了实现沙漠地震勘探数据的三高要求,提高后
本论文针对污染环境植物修复后产生的大量超富集植物体低成本快速处理处置的关键技术问题,利用前期筛选得到的木质纤维素降解菌C1、C3、C5、C11和实验室保存的C16菌株进行产酶优化和菌株复配,制成微生物复合菌剂,用印度芥菜等超富集植物作为实验材料进行超富集植物体微生物减容减重应用基础研究,研究在超富集植物体微生物减容减重过程中体积、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产纤维素酶活等指标的变化,同时模拟含铀(U
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天然气水合物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为了加快对能源战略的布局,我国在上世纪末正式启动了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勘查。随着我国对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成功试开采,当前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查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针对现有的仪器普遍存在效率低、精度差的缺点,围绕我国对天然气水合物精细勘查的迫切需求,基于红外吸收光谱原理,利用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unable Diode Laser
压力是一种基本的热力学参数,通过压力可以对原子间的距离、原子排列方式、晶体结构以及电子轨道结构等性质造成一系列的变化。对于有机晶体而言,通过压力可以改变分子间距、晶体的结构以及分子点群对称,进而诱导晶体结构发生相变。因此在研究物质的相变时,压力往往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在一些有机晶体中存在着大量的氢键,相对于共价键而言氢键的键能较小,有机晶体中的氢键往往更容易受到压力的影响,进而发生变化(如氢键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