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管制、企业绩效与市场结构 ——基于我国钢铁行业的实证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we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世纪以来,中国钢铁产业发展迅速,其快速增长的原料需求,也使我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然而在分散化的市场结构下,巨大的进口量并未转换成我国在全球铁矿石市场上的定价优势。为规范铁矿石进口秩序和提高钢铁产业市场集中度,商务部于2005年对铁矿石实行进口许可证管理制度,该制度只允许部分资质企业进口铁矿石并向其他非资质企业转售。这一制度的实施导致了铁矿石进口市场结构的变化,并进而引起钢铁产业市场结构的变化,对不同企业的绩效也造成了不同的影响。本文研究铁矿石进口许可证制度实施对钢铁行业市场结构以及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1-2009年炼钢行业的微观数据作为样本,使用DID方法测算了进口管制与企业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随机打乱样本的安慰剂检验、改变政策冲击时点的安慰剂检验以及倾向性得分匹配方式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企业绩效的传导机制进行了分析。本文的实证结果发现:第一,铁矿石进口管制引发了产业市场结构的变化,资质企业不仅在钢材生产的下游与非资质企业进行竞争,同时在铁矿石这一重要原材料供应的上游对非资质企业实施垄断;第二,市场结构的变化引发两类企业的重新分工,非资质企业提高了铁矿石的利用效率并扩大钢铁产出规模,资质企业更加专注于为前者提供生产所必须的原材料或中间产品并获取利润;第三,本文还发现,劳动要素与铁矿石一同从资质企业流出并进入非资质企业,更多的非资质企业在地理空间上向资质企业周围集聚。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如下的政策建议:第一,由行政手段维持的许可证赋予资质企业特殊垄断地位,抑制了这些企业的绩效改善,政府应该减少对产业的选择性干预。第二,管制措施虽然对企业创新行为有一定的倒逼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闭关自守。第三,政府应该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引导产业合理优胜劣汰。
其他文献
投资作为全球价值链重构的重要动力,已然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战略环节,探究双边投资对价值链关联的影响,对我国双边贸易关系建立、制造业升级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从国家战略来看,符合我国现阶段双向投资同贸易出口有效互动,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为中国加强国际合作和投资促进提供政策建议。第二,从产业升级来看,面对新型贸易壁垒,作为国家强盛重要基石的制造业发展面临着“重构性”冲击,通过双边投资提升制造
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发展,跨境资本流动已成为影响我国国际收支平衡、金融体系稳定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后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形成了新的格局,其规模日益扩大,结构也愈加复杂。虽然近年来我国不断为资本管制政策的改革和创新注入动力,在资本管制的实际应用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面对资本流动急剧增加的规模和日益复杂的结构,资本管制也受到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一旦国内外形势发展巨大的变化,跨境资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央行为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先后做出了许多政策性的尝试,我国货币市场中的利率品种随之不断丰富。短端利率方面,先有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R和DR,并推衍出相应的回购定盘利率FR和FDR。中端利率方面,有地位突出的Shibor和国债到期收益率,又有为实现利率“两轨合一轨”而改革的LPR利率。种种利率推陈出新、各具特色,看似各司其职,实际却导致了基准收益率曲线模糊不清
2018年3月26日,经过多年筹备,中国原油期货于上海国际能源交易所(INE)正式上市交易。中国发行的原油期货合约以人民币计价,其上市对我国原油市场乃至金融市场及国际能源市场来说都有着相当大的意义。本文通过Eraker et al.(2003)中的SCVJ(包含收益率跳跃和波动率跳跃的随机波动率)模型与MCMC(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模拟)估计方法,对以中国INE原油为主的三大原油期货和三种主要人民币
近十年来,移动支付在我国快速发展,催生了大量新的经济业态,极大地提高了社会整体效率,被称为“新四大发明”之首。移动支付平台一头连接着商户,另一头服务着消费者,并采取倾斜式定价策略,具有明显的双边市场特征。鉴于传统的单边市场理论已经难以解释移动支付的诸多“怪相”,国内外学者纷纷将双边市场理论引入移动支付行业的研究中。交叉网络外部性以及非对称性定价是双边市场的重要特征及判断依据。本文基于双边市场理论,
我国民营经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蓬勃发展,随之而生的家族企业也已逐步成为一种主流的企业形式。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限制了家族企业的成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外部金融机构对家族企业的治理形式表现出不信任的态度,并因此认为家族企业融资效率低下,故提高其融资门槛。事实上,家族控制作为一种普遍的治理形式,它究竟是企业融资效率的引擎还是阻碍犹未可知。因此,本文以家族控制为视角,研究该治理形式对上市家族企业融资效
近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外贸易重要性日益体现。中国出口贸易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实现了规模的迅速扩张和结构的不断优化。与此同时,集聚作为不可或缺的经济发展模式被大力推广,国家也通过政策倾斜大力支持集聚建设。空间集聚日益成为各个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同时也成为产业生产和出口扩张的一大推手。然而,我国贸易出口和服务业集聚质量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一方面,我国制造业总体产品出口仍位于价值链中低
我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密切相关。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微观主体的创造力,推动我国企业生产率全面提升是我国整体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根源和保障。注册制的试点推进了我国创新型企业的上市进程。我国资本市场正处快速发展阶段,研究企业的上市行为与其创新水平和生产率间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IPO影响公司创新行为和全要素生产率(TFP)的理论机制进行了分析,然后建立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共识。以经济迅猛发展为代价的是,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环境正在不断恶化,环境污染程度日益严重。目前学界的共同认识是,只有政府、公众和企业共同参与,环境污染的治理才能切实有效。因此,企业环保投资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新兴领域。现有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聚焦于产权性质、社会公众监督等领域,而环境管制、政治关联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尚未得到深入探索。两者都是政府参与环境
高铁布局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不仅体现了“中国速度”,更是改变了我国经济格局。高铁的建设,弱化了交通距离的影响,促进了人员、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流动,从而带动了企业发展,尤其是带动了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本文通过建立高铁-城市-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建立了高铁建设的多期DID模型,具体分析了高铁建设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具体机制,并对基准回归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和高铁影响的异质性分析。根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