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际内生菌影响凤眼莲耐受富集Hg的机理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12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体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已经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凤眼莲作为一种重金属强富集植物被广泛运用在水体修复中。根际微生物和植物的相互促进作用提高修复效率已经是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本研究通过凤眼莲水培实验,探讨凤眼莲对Hg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耐重金属促生菌对Hg胁迫凤眼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及凤眼莲联合内生菌富集Hg的机理,并初步研究了富集Hg的凤眼莲酶解产糖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凤眼莲对Hg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凤眼莲根部Hg的最高富集浓度为3.6g/kg,Hg离子显著降低了凤眼莲根部对K的吸收。两周时,凤眼莲根部Fe、Mn含量显著增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以及超氧化物岐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变化含量不明显,说明了凤眼莲对Hg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2)凤眼莲根部分离得到的内生菌—芽孢杆菌LX5、LX7具有一定的分泌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吲哚乙酸(IAA)的能力,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LX5、LX7内生菌对Hg的富集能力都较强,最高可达17.2g/kg、31.3g/kg。
  (3)外源添加菌株LX5时可缓解0.5mg/LHg对植株的迫害,促进凤眼莲富集更多的Hg,能有效缓解Hg对凤眼莲根部K的抑制作用,增加其凤眼莲根部Fe的积累,使茎叶Mn的含量保持正常水平,来维持凤眼莲正常生长。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以及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变化不显著,一方面,表明凤眼莲对Hg具有良好的耐受,另一方面,也表明外源添加菌株LX5能够有效帮助凤眼莲抵抗Hg的胁迫。酶凤眼莲富集Hg后,其酶解产糖率有一定的提高,这为植物修复水体重金属污染之后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其他文献
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是一种宝贵的药食同源植物,在保健食品、医药及天然饲料添加剂等领域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和研究开发前景。近年来,菊苣还未被充分开发,我国新疆拥有开展菊苣种植及深加工得天独厚的优势,前景广阔。本实验以菊苣为实验材料,通过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研究了从菊苣根中提取纯化菊苣多糖(CP)的工艺条件,并分别研究菊苣多糖对正常及环磷酰胺(Cy)致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为菊苣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从而促进菊苣的深入开发及有效利用。主要内容如下:
  (1)采用紫外-可见分
木纳格葡萄(Vitis vinifera L. cv Munage)是最具新疆特色的葡萄品种之一。果实中的糖和有机酸是影响葡萄采后品质风味的重要成分。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SO2)是商业化葡萄贮藏中应用最广泛的保鲜剂,SO2能够有效抑制霉菌侵染,延长果实货架期。目前,SO2调控果实品质的研究基本停留在物质生理水平与酶学生化水平,效应产生的分子机制不明确。关于SO2调控葡萄采后糖酸代谢分子机制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以木纳格葡萄为研究试材,采用SO2保鲜纸处理,分析SO2对葡萄采后贮期果实糖和
红壤坡地是我国南方丘陵地区重要的土地资源,但是夏秋季节经常发生干旱,严重阻碍了农林生产。季节性干旱期间红壤坡地因土壤蒸发和植被蒸腾作用而处于耗水状态,但是目前人们对红壤坡地的耗水规律和干旱成因并不十分清楚。研究无雨期的时间分布特征及不同无雨期下的坡地水分动态分布,以及无雨期土壤水分与前期降雨和植被的关系,可以更深入认识红壤的耗水特征及季节性干旱的成因。本文以典型红壤坡地为例,重点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水分在无雨期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和剖面分布差异以及植被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植被在红壤季节性干旱发生过程中的作
土壤退化是指在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等因素影响下,所发生的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致使土壤质量、土地生产力以及土壤环境恶化的过程。花岗岩发育的崩岗具有突发性、自然性和剧烈性的特点,其危害严重且难以治理。崩岗带来的水土流失造成土壤退化,土壤有机质含量等降低,总生产力下降,加剧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的恶化。本文以赣南花岗岩崩岗侵蚀区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不同发育阶段崩岗与未受侵蚀坡面的表土为试验材料,开展基本理化性质测定、原位水分入渗试验、饱和抗剪强度试验和土壤分离速率试验,通过土壤各性质参数与抗侵蚀能力的分布
生菜的新鲜度一直是研究生菜品质的核心问题,因为生菜鲜切后组织细胞代谢旺盛,呼吸速率很高,导致鲜切生菜容易萎蔫和衰老。同时生菜加工企业自动化式的生菜鲜切加工需要准确且快速的生菜新鲜度品质分级技术。因此急需开展生菜的新鲜度监测模型和评定方法方面的研究,为生菜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本研究以市场销售的鲜切生菜为研究对象,结合感官评价建立生菜新鲜度品质综合评定方法。首先根据叶类蔬菜新鲜度的相关研究和鲜切生菜的感官评价结果,确定主要影响鲜切生菜新鲜度品质的关键指标,
我国甘薯茎叶资源丰富,年产量约0.5亿吨。甘薯茎叶富含多酚类物质,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然而由于其酚羟基极为活泼,加工过程中稳定性较差,限制了其开发利用。已有研究表明,β-乳球蛋白(β-Lg)可与多酚类物质形成复合物,从而提高多酚的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高静压处理可促进复合物的形成。因此,本文以甘薯茎叶多酚主要组分3,5-二咖啡酰奎宁酸(3,5-CQA)与β-Lg为研究对象,首先考察不同3,5-CQA与β-Lg摩尔比、pH值、温度和盐离子浓度对复合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考察相同溶剂条件下不同压力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内蒙古牧区传统发酵乳制品的主要成分及微生物的群落生物多样性解析,挖掘乳蛋白降解形成功能性乳肽及与乳源微生物的关联性;并以此为基础探索乳肽生成及其高效制备技术。本论文通过研究其基础营养指标、生物活性二肽、以及发酵微生物组成,以传统微生物分离方法筛选有价值的功能微生物,采用复合菌种发酵方式,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提升特征乳肽的水解率。为开发适合不同发酵乳制品的工业发酵菌剂提供相关参考,同时为功能性乳制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数据支持,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通过测定牛乳、马乳
新疆若羌冬枣因其果肉清脆多汁,富含丰富的Vc等营养物质,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冬枣极易失水、软化而不耐贮藏,致使营养成分的大量流失,如何有效保证冬枣贮藏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冰温贮藏能在保证枣果组织不受伤害的同时,维持较高的营养价值水平,延长枣果的贮藏期。本实验以新疆若羌冬枣为材料,研究其在冰温贮藏过程中生理生化的变化,同时通过与冰温贮藏前不同预处理相比较,研究探讨更好保持新疆若羌冬枣贮藏品质的方式。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将冬枣放置在冰温贮藏条件下,研究冰温贮藏方式对枣果生理生化方面的影响。在
巴旦杏作为新疆地区的特色干果之一,其加工副产物中含有优质的蛋白质,但目前巴旦杏在市场上仅处于初加工状态,并没有充分的体现其资源优势和价值,利用高新技术对巴旦杏功能性成分进行开发和利用,可为巴旦杏资源带来更大的利益。本研究优化了制备巴旦杏粕蛋白抗氧化肽的酶解工艺,采用微波技术处理蛋白质以提升酶解产物肽的抗氧化性,并对抗氧化肽进一步分离纯化及氨基酸序列鉴定,同时依据代谢组学对抗氧化肽体内活性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采用酶解法酶解巴旦杏粕蛋白制备抗氧化肽,以酶解产物的DH及DPPH·清除率
本文以“五叶红”萝卜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微量元素、微生物菌剂及2种有机肥单、配施肥对萝卜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养分含量及土壤肥力和酶学的影响,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单施处理中,虫粪对萝卜生长发育、养分含量及土壤肥力的肥料效果最好。与对照比,虫粪使萝卜叶片面积及SPAD值增加51.21%、27.63%,产量增加34.10%,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10.05%、59.33%、25.83%,硝酸盐含量降低0.97%;果实氮、磷、钾含量分别增加11.78%、18.